字逐句看了好几遍,结果直接被“吓”出一身冷汗,左思右想不敢自己做主,只能再次向上提请审批意见,一来二去最后竟然摆在了社长穆老的桌上。
\n
“哈哈,这两小伙子,还真有点我当年在延安写前线通讯稿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气势了。”
\n
穆老大笔一挥,名为《中国代表团遭遇不公平待遇,建立南极科考站势在必行》的专题报道就出现在了下一期《参考消息》的醒目位置。
\n
报纸一经发行,就如预想中的那样在广大读者群体里激起了千石浪,“极地”、“科学考察站”、“企鹅海豹”这些新鲜的词汇逐渐出现在很多老百姓的茶余饭后,甚至还在短期内掀起了一股“南极热”的风潮。
\n
赵阳和老沈在社里的安排下再接再厉,又撰写了好几篇关于南极科学考察事务发展的系列报道,一时间知名度暴涨,获得了很多“极地爱好者”的喜爱和支持。
\n
而郭坤那边也没闲着,回国后的他所率领的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除了继续推动各项日常科考工作外,还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一场“南极考察展览”。
\n
展览的规格很高,剪彩的是国务院姚副总理,展区总共分为五个部分:南极自然地理、南极考察历史、南极科学考察、南极资源以及中国的南极考察。
\n
如此盛会,自然吸引了大量媒体的关注,而赵阳和老沈作为南极领域的“金笔杆”也在被邀请之列。
\n
“老友”重聚,肯定有讲不完的话。
\n
但郭坤作为展览的主要负责人实在太忙了,光是接待各部门的领导和其他国家的驻华使节就已经把日程排满,整整37天的展出,愣是没抽出一点空来陪赵阳他们逛逛。
\n
不过这样反倒给了更直接观察群众反馈的机会,两人拿着相机一路拍摄一路采访,发现绝大多数老百姓其实是特别赞成大力发展南极科学考察事业的。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