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引擎的轰鸣声渐渐响起,雄鹰般的巨型客机进入上海虹桥机场的跑道缓缓滑行。
\n
很快它就将冲入云霄,经过近二十小时的漫长旅途,飞越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袤海域,最后降落在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
\n
这是赵阳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哪怕身为见多识广的新华社记者也不免有些兴奋。
\n
但他却并没有像飞机上的其他乘客一样反复打开窗口遮阳帘去张望外面的景象,而是整个人坐得板正,一本笔记本插着钢笔放在双腿上,那样子不知道还以为是在参加某个重要的会议。
\n
要问为什么这样拘谨?
\n
全因“队友”的级别太高。
\n
出发前社里给的消息非常简洁,就说代表团将由外交部的同志和极地专家组成。
\n
但当赵阳和老沈真的和其他几位成员见了面,才知道担任团长的竟然是外交部条约法律司的司马副司长,随行的宋翻译则是拥有多年的外事口译经验,是部里真正的王牌。
\n
至于极地专家同样了不得,这位戴着副眼镜,颇有知识分子那股书生气的郭大哥不但是极地科考相关委员会的主任,更是从70年代就投身于极地科考事业。
\n
去年甚至还亲赴智利、阿根廷两国的南极科考站开展考察工作,是中国南极科考事业真正的先驱者和领军人物。
\n
如此“咖位”的阵容,可见国家对于此次出席《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是有多重视,也从侧面说明了赵阳和老沈的任务之艰巨,绝不比他们之前在广东与河北的采访要轻松。
\n
但赵阳从不怕困难,相反总能从挑战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n
充满好奇心的他在与郭坤大哥的交谈中见识到了神秘南极洲的无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