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基准备
“他们还想买生铁,但被我们否决了,别的他们也不要了,就要盐。”
生铁是不可能给的,生铁会沉淀成兵器,盐是每天必须的消耗品,一卡脖子就完蛋。
“除了李建成外,还有什么别的事情?”
张云秋道:“启禀殿下,还有就是登基的筹备,按照盛大隆重,又不铺张浪费的原则,我们用了大业二年先帝在洛阳举行登基大典的各种物资,放了十几年,基本上还能用,有些只要稍微翻新一下,这套典仪物资如果全部用新的,至少要耗费三十万贯以上,我们用旧物,只花费了五千贯钱。”
“还需要筑祭天坛吧!”
“殿下,宗庙里就有现成的祭天坛,用铜块浇筑而成,我们可以把它运到紫微宫前。”
“用铜浇铸而成?”萧夏着实吃惊。
刘文静笑道:“确实是用铜浇筑而成,用了五百万斤铜,后来天子去洛水三次祭祀,也都是把它搬去洛水,没有再造新的祭坛。”
萧夏摇摇头道:“太奢侈了,没有这个必要,登基结束后就把它熔解铸钱,让后专门找一个地方修建一座天坛,不管什么仪式都用上的那种!”
“微臣遵令!”
晋王即将登基的消息早已经传遍洛阳,甚至已经传遍周围所有的郡县,基本上每个人都深信不疑,在绝大多数人的心中,晋王早就是大隋天子,先帝死后,他就是必然继位者,反倒是几个皇孙,九成人都不认可,天下大乱之时,必须有一个强势君主重新统一天下,恢复秩序和安宁,几个皇孙显然不具备这个能力,晋王登基已是众望所归。
这天上午,在大朝上,太后萧后正式宣读了文帝遗诏,宣布晋王杨夏以皇太孙的名义,继位其父大统。
这就从法理上解决了晋王的继承权问题,萧太后同时宣布,十月初一吉日,皇太孙晋王登基皇位,消息传出,整个洛阳都沸腾了。
元孝矩乘坐马车在天街上缓缓而行,他眯眼望着大街,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就仿佛上元节一般,每个人的脸上都喜气洋洋,晋王登基,给所有人都吃下了定心丸,曾经动荡不安的洛阳又要重新复苏了。
元孝矩心中也很踏实,晋王在回来的第三天就专门接见了他,对元家的退出武川会、迁徙洛阳的实际行动十分赞赏,元孝矩被封为上清阁大学士,元弘嗣出任兵部侍郎,这就是对元家的褒奖。
元孝矩当即代表元氏家族向朝廷认捐了一百万贯,有了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