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官,进爵镇国公,还御赐给自己修了将军官邸......
过了两年,江南宁王叛乱造反,狂喜的明武宗朱厚照再次御驾亲征!
不知道他想没想过,上次就已经封自己为国公了,这次要再打赢了,如果他不想做有功不赏的昏君的话,这次就只能封自己个儿赐九锡,剑履上殿,不赞不拜之类的了!这条道再走下去,最后只能自己造自己的反,自己把自己给篡位了......
幸运的是,或者说煞风景的是,他刚兴冲冲率军走到河北涿州,就跳出来个不长眼的南赣巡抚王阳明,号称历史上最后一位圣人,就地招兵八万人,只用了三十多天就平定了叛乱,活捉了宁王朱宸濠等人。
捷报传来,朱厚照由狂喜转为狂怒,他不敢相信这次难得的战功与自己无缘!
无法接受的皇上把捷报偷偷藏了起来,然后再次跑路泄愤!一路跑到扬州打猎玩乐长达八个月之久,拒绝继续前往江西,也拒绝回京,反正就是摆烂!
满朝大臣再次无能为力,最后还是王阳明福至心灵,再次上奏宣称此次平叛的所有功劳属于威武大将军朱寿,请朱大将军屈尊前来受降纳叛,才算是哄好了镇国公朱大将军......
大宋太祖赵匡胤倒没有朱厚照那么奇葩,但是他对打架的事儿也充满了热情,自己确实上不了前线,就喜欢把带兵的将帅当成自己的替身,提前告诉他们应该怎么指挥,怎么布置,用什么战略战术......
只要替身一切都照着自己的既定方针办,那替身打了胜仗,也就相当于自己打赢了,聊解不能亲身上阵之苦!
建隆四年,赵大官人派军收复荆湖的时候,就对领军的将领李处耘以成算授之。
乾德二年,发动灭蜀之战前,赵匡胤直接把东路大军主帅刘光义拉到地图面前,把主帅军师参谋长的活儿一次都给他干完了,手把手地为刘光义制定作战计划。
只要碰到打仗,老赵为前线大将那都是把心都操碎了,史书上一般都是以成算授之,授以方略这样的话!
能做开国君王的,指挥才能和气运肯定都不错,事实上将领们听了老赵的,最后都打赢了。而有几次将帅们觉得前线形势确实听不得,违背了赵匡胤事前的指示,这几次最后也打了胜仗。老赵的气量也挺好,对这几次违命的行为也没有事后算倒账。
等赵大官人龙驭宾天,他弟弟宋太宗赵匡义接了大位,弟弟一看哥哥以前这么干效果不错,那我碰到打仗也这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