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这个名字,从降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不再平凡。它像一道烙印,也像一道无形的枷锁,伴随着那个眼中曾蕴金芒的婴儿,开启了他注定被无数目光仰望、也被无数暗流裹挟的一生。
\n
时光如殿前御沟的流水,潺潺而逝,转眼已是承平五十二年。
\n
昔日襁褓中的婴孩,已长成玉树临风的少年。十岁的李樽,身量颀长,穿着一身月白色绣银竹纹的锦袍,立于紫宸殿侧殿的书案前,正悬腕运笔。窗外春光正好,几缕暖阳透过雕花窗棂,落在他专注的侧脸上,勾勒出挺秀的鼻梁和微抿的、线条优美的唇。他的眉眼继承了母亲王若若的清雅,却又隐隐透出父亲李志的轮廓,糅合出一种独特的、温润如玉却又隐含贵气的俊美。
\n
殿内檀香袅袅。案上摊开的,并非寻常孩童临摹的字帖,而是一份关于江南水患治理的奏疏抄本。李樽提笔蘸墨,笔走龙蛇,一行行清峻挺拔、力透纸背的批注跃然纸上,条理清晰,切中肯綮,竟隐隐透出几分宰辅气象。他笔下不停,口中却轻声诵读着《诗经·小雅》的篇章,声音清朗,带着少年人特有的干净气息。
\n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诵至此处,他笔锋微顿,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丝极淡的笑意,仿佛想起了什么愉悦之事。
\n
殿门被轻轻推开,带进一阵微暖的风。李樽头也未抬,只道:“皇兄稍待,这最后两句便好。”语气熟稔自然。
\n
来人正是太子李昀。他比李樽年长六岁,今年十六,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他身着一袭杏黄色四爪蟒袍,面容清俊,气质温润平和,带着储君应有的雍容气度,眼神却清澈得如同未被世事沾染的溪流。他走到李樽身边,并未打扰,只是含笑看着弟弟笔下流淌出的、远超同龄人的见解,眼中满是毫不掩饰的欣赏与纯粹的温情。
\n
“好了。”李樽搁下笔,吹了吹未干的墨迹,这才抬起头,看向李昀,笑容瞬间变得明亮而真挚,“皇兄今日怎么得空过来?可是又被太傅的策论难住了?”语气带着几分少年人特有的促狭。
\n&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