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专业时的样子。"他的声音很低,"比躲着我时的样子好看多了。"
\n
这句话让苏晚晴的心脏漏跳一拍。她突然意识到,顾沉舟正在用他的方式尊重她的边界——给她学术上的支持,而非情感上的逼迫。
\n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形成了一种奇怪的默契。白天,苏晚晴泡在图书馆查阅资料,顾沉舟坐在她对面处理公司事务;傍晚,他们会一起吃饭,然后各自工作到深夜。有时候是苏晚晴修改论文,顾沉舟审阅合同;有时候则是她练习演讲,他充当挑剔的听众。
\n
第五天晚上,苏晚晴在书房里对着笔记本电脑皱眉。她刚收到王晓鹰最新发表的论文,其中关于"叙事空间"的论述与她的观点惊人地相似,这既让她兴奋又感到压力——她必须提出更独到的见解才能引起这位大师的注意。
\n
"卡住了?"顾沉舟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一杯热牛奶放在她手边。
\n
苏晚晴揉了揉太阳穴:"王晓鹰教授已经发表过类似观点了,我必须找到新的切入点。"
\n
顾沉舟靠在书桌边扫了一眼她的笔记:"你太执着于理论比较了。为什么不从实践角度切入?你本身是创作者,这是其他研究者没有的优势。"
\n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突然打开了苏晚晴的思路。她猛地坐直身体:"对啊!我可以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分析古典文论对实际写作的指导意义!"她兴奋地转向顾沉舟,"就像你之前说的,商业决策和创作都需要在约束条件下保持创造性..."
\n
她的话戛然而止,因为顾沉舟正用一种她从没见过的眼神看着她。那目光里包含着欣赏、骄傲,还有某种更深邃的情绪,让她的脸颊瞬间发烫。
\n
"怎么了?"她小声问。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