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通过这些天的自我钻研以及许大夫的言传身教,杨雪俊已经掌握了“气感”。
\n
许大夫说,在中医上,这个叫“得气”,也就是“气至病所”,绝不是胡乱拿针扎穴位。
\n
找不到气感,无法做到“气至病所”,针灸就是没有效果的,有害无益。
\n
而“补”和“泻”,是针灸里的手法,所谓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补”用于治疗虚证;“泻”则适用实证。
\n
通过不同的手法,捻转、提插、摇、按等等,产生不同的刺激强度和特点,从而取得相应的疗效。
\n
补泻的种类有很多,“迎随补泻”、“提插补泻”、“疾徐补泻”、“捻转补泻”……
\n
另外,许氏中医还有两门秘传绝技,是《金针赋》中的“烧山火”和“透天凉”,许氏中医从第一代老祖开始,世世代代精研《金针赋》,不断地推陈出新,到了现在许大夫这一代,这两门绝技已经推演至第三个版本,用时髦一点的话说,就是“烧山火v3.0”和“透天凉v3.0”。
\n
若是杨雪俊能将“烧山火3.0”和“透天凉3.0”掌握,离出师就不远了。
\n
她咖位尚浅,跟着许大夫学习针灸,也就入手了普普通通的不锈钢针,一套十几支,长短粗细不一的那种。
\n
这种不锈钢针,有几点好处,硬度足、不生锈、便宜,而且能做到很细,扎人,噢,不,给患者施针时,由于非常锋利,没有那么疼痛。
\n
古代用金针、银针,实则是冶炼技术落后,用普通的金属,比如铁针,容易生锈,会造成一些医疗事故,比如感染。
\n
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感染可是一件大事,会要人命的那种。
\n
但是现在的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