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可以说沿湖一圈山水,俱是人文和历史。若是文化稍微欠缺一点,游玩起来就索然无味。
\n
西湖的山,没有泰山的雄伟,西湖的水也没有九寨沟的清澈,里面甚至有一点点浑浊,可是,无数的小鱼儿在里面悠闲戏水。可能符合水至清则无鱼的哲理?
\n
在西湖边上闲逛,随手那么一指,就是人文风景,连绵不绝,应接不暇。
\n
济公和尚净慈寺运木古井,雷峰塔永镇白娘子,梁山伯与祝英台万松书院三载同窗,苏小小江南名妓不随波逐流……
\n
白居易任地方官,后世那个“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在当时却是一大患,每逢大旱之年,西湖水浅,无法灌溉农田,湖畔之苗尽皆旱死,每逢大雨之年,西湖水涨,湖畔之苗尽皆淹死。
\n
白居易欲修西湖,却遭到了当时本地官员的集体反对,阻力甚大。
\n
诗人一句:“且鱼龙与生民之命孰急?茭菱与稻粮之利孰多?断可知矣。”力排众议,修筑湖堤,从此西湖水害减轻,时人号为“白公堤”。
\n
苏东坡任父母官,再度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筑起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并构筑六道桥,曰: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名字皆出自苏学士锦心绣口,是为鼎鼎大名的“苏堤”。
\n
“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苏堤春晓,为西湖十景之首。
\n
此外,还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系列:岳王庙、于谦祠、张苍水墓、武松墓、秋瑾墓……
\n
西泠印社,天下第一名社,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
\n
三天竺:上天竺(法镜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