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伯父不必多言,侄儿明白。”顾彦舒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情绪,目光却更加坚定。道不同,不相为谋。
\n
林禛的态度,反而激起了他胸中那股不屈的傲气。他不再试图靠近这位手握重兵的“大舅哥”,将全部心力投入兵法的钻研。
\n
翰林院中几位曾随军参赞过的老翰林,成了他的活兵书。
\n
他虚心求教,从山川地理对行军的影响,到粮草辎重转运的关窍,从不同胡族部落的战法习性,到军阵变化的精微奥妙。
\n
他结合自己整理的边关奏报和林禛传回的零星战况,在脑海中推演沙盘,废寝忘食。
\n
同时,他从未放松《易筋锻骨篇》的修炼,内息愈发浑厚凝练,暗劲收发由心,那柄古剑在他手中,也愈发有了灵性,剑光吞吐间,寒气逼人。
\n
北疆战局,果然如顾彦舒所料,陷入了胶着泥潭。林禛确有大将之才,在粮草短缺、援兵迟迟不至、朝中两党掣肘不断的极端困境下,硬是凭借过人的勇略和将士用命,守住了最后一道雄关!
\n
如同定海神针,将汹涌的胡骑死死挡在关外,真正应了那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n
捷报传回,洛阳震动,林禛声威一时无两。然而,这份辉煌背后,是无数将士的枯骨和边关百姓的血泪,更是林禛对朝堂倾轧刻骨的恨意与对力量前所未有的渴望。
\n
就在这风云激荡之际,宫中突传噩耗!老皇帝于深冬寒夜暴毙于寝宫!举国缟素,哀声震天。
\n
国丧七日,朝堂之上却已是暗流汹涌,杀机四伏。主战派擎天之柱——老丞相,本就年迈体衰,惊闻噩耗,忧急攻心,竟于灵前呕血数升,追随先帝而去!
\n
主战派顿失中流砥柱,保守派趁机反扑,党争进入白热化。最终,年仅十五岁、母妃早逝的皇三子在保守派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