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华国的重工业中心。
拥有众多的企业。
但是因为吃了几十年的大锅饭,企业没有生气,全靠吃计划经济的红利。
不思进取,而且排外,想要吸引外地商人前来投资谈何容易。
虽然东北地区有大量丰富经验的产业工人,庞大的企业资产,农业与矿业资源相对丰富。
但这些企业都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不像后世那样大量关停,甚至破产重组,工人下岗。
苏楠就琢磨,如果自己能将家乡的资源先一步整合。
就会让家乡的企业摆脱困境,从而避免后世大量关停的命运。
现在东北各地都在进行招商引资。
自己如果兼并一些有发展的企业,发展科技,一定可以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
苏楠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决定在江城收购一家濒临破产的小造纸厂。
然而让苏楠感到无比郁闷的是。
苏楠单单是收购造纸厂的手续跑了一个月,直到过了年都没有跑下来。
倒不是手续多难办。
而是因为东北是一个人情社会。
屁大点儿事都要找人,托关系。
同样的一个项目的手续,在深城一天可能就办完了,在江浙地区最多三、四天。
但是在东北,自己跑了一个月都没有头绪。
各单位相互踢着皮球,根本就是不作为。
最后苏楠认怂了。
在目前东北的大环境下,苏楠想要凭一己之力改变整个地区的风气和营商氛围是根本不可能的。
苏楠实在没有功夫在东北和各部门扯皮。
所以,在东北开厂的计划只能搁浅。
这是苏楠穿越之后遇到的第一次挫折。
但苏楠并没有灰心。
他明白,现在失败,并不代表以后也失败。
随着时代的发展,自己总会有机会的。
不知不觉,时间已到了1988年。
春节已过,内地已是春暖花开,但东北地区依旧是天寒地冻。
过年的时候,苏楠去了趟深城,他发现,华龙公司和平康公司都遇到了瓶颈。
由于华龙公司研制的国产交换机投入使用,进口的交换机价格大跌。
由于进口的交换机的品牌效应,在与国产交换机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更多单位倾向于使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