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n
当今秩序世界唯一算是通用的编制是团,虽然到底是三百人,六百人还是一千人各地存在差异,但大致还算相差不大;反倒是克洛维这种设立大编制常备军团的国家才是异类,普遍常识还是将军队当做“冬天的壁炉”,需要用的时候才会收拾出来的东西。
\n
不过随着圣徒历九十五年后战争烈度逐渐加剧,克洛维成功挡住帝国的一次又一次攻势,这种“常识”正在逐渐被打破,大编制的常备军开始受到各方势力的重视;帝国的许多军队中,也开始出现仿照克洛维**师,**军的番号。
\n
但这些大都只是临时编制,仍然没有一以贯之的准则——直至新世界的圣战,让皇帝终于下定了改造军制的决心。
\n
费尔南多·赫瑞德的军队,恰恰就是帝国为了针对克洛维做出的变革。
\n
与克洛维不同,帝国——或者说皇帝本人——将军团的规模控制在了万人上下,并且对这些军团做出了粗略的分类:以线列步兵,工程兵和炮兵为主的支援军团,以骑兵为主的巡猎军团,拥有大量散兵的腾跃军团。
\n
在皇帝本人眼中,这种功能性的划分至少有两种好处:首先是可以根据不同战场的需求布置对应的军团,而如果要对某个方面大规模用兵,也能将多个不同类型的军团拼起来,组成战力全面的“大军团”。
\n
作为帝***制改革的样本,可以说费尔南多军团还承担着示范的作用,而现在这个充满开拓意义的军团在克洛维全军覆没,可想而知会对皇帝后续的规划造成多么沉重的打击。
\n
只不过充满实用主义精神的嘉兰爵士并不在意这个,但他并不介意利用因为军制改革而建立起的,参考了克洛维人的“参谋部”体系。
\n
帝国从未像克洛维人那样成规模,体系的培育“科班出身”的军官,因此搭建起来的各级参谋,更加近似于上司的传声筒,确保下级军官会坚定不移的执行最高长官的命令——无论它听上去有多愚蠢。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