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接着方言也诊断完了左右手的脉象,他双手表现为虚滑且略带数象。
他拿出纸笔沉吟片刻,开始梳理思路:
患者咳吐黄绿色黏痰且量多,口干黏腻,舌苔黄腻,这是典型的痰热内蕴之象;支气管扩张反复感染,正符合“痰热瘀阻肺络”的病理特征。
再看咯血症状,无论是暗红还是鲜红的血液,或混在痰中或满口涌出,结合舌淡红而津液不足、舌面布满细裂,显然是热邪损伤肺络、耗伤阴液所致。长期患病耗伤阴血,更让“口干、舌裂”等阴虚表现愈发明显。
从全身证候来看,少气懒言、形体消瘦、食欲不佳,是脾气虚弱的表现;胸闷心悸、稍动就气喘,属于肺气虚亏;头晕目眩、舌体胖大(提示脾虚湿盛),兼之脉象虚弱,说明久病已累及肾脏,存在脾肾两虚的问题。
综合判断,证属痰热蕴肺,络损阴伤,兼肺脾肾气虚。
接着方言开始写了起来。
很快就把自己的分析了上去,接着方言写起了药方:
芦根 30、瓜蒌皮 30:清肺热、化浊痰,针对黄绿色黏痰;
葶苈子 10: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缓解痰热壅肺所致的胸闷气喘。
阿胶 10(另炖冲服)、石斛 10:滋阴养血、润肺止血,改善阴虚舌裂及咯血;
蒲黄炭 6、藕节 30:收敛止血、化瘀生新,减少痰中带血(蒲黄炭止血不留瘀)。
山药 30、苡米 30:健脾益气、渗湿止泻,改善纳差、消瘦;
南沙参 30、百合 30:补肺养阴、清心安神,缓解肺气虚所致的少气懒言;
川贝 1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