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超出老李的认知了。
他抓了把瓜子嗑着,琢磨了好一会儿才说:「老二,要是以蔬菜合作社的名义贷款,
那以后赚了钱算咱家的,还是算合作社的?」
「孙主任建议在成立合作社时,就设立『项目承包制」专门条款,明确社员可以独立承包合作社批准项目。只要通过社员大会决议,写明合同条款就成。」
老李嗑着瓜子说:「听起来还成,那有没有啥不好的地方?」
「有啊,专款专用,贷款必须用于购买蔬菜大棚相关的农资,资金去向要受到合作社的监管,保留全部采购票。」随着在京城接触面变广,身份的重要性也体现得更明显。即便不是出于贷款考虑,李哲也需一个能印在名片上的身份。
老李将瓜子皮扔进簸箕里,「行,明天咱们去村委会找王支书。他之前就应承过咱们,我估计问题不大。
说完了正事,李哲笑着问:「哥说你有事找我,啥事儿?」
「昨个朱益民去了4号棚。」
李哲闻言有些意外:「他身体好了?」
「瞧着问题不大,就是人有些憔悴,像是心里着事儿。」老李抓了把瓜子继续嗑,「他问咱家招不招人,说想跟着咱一起干。」
李哲反问:「他有没有收回大棚的意思?」
「我瞧着不像那个意思,也没那个心情,听说他和媳妇闹别扭了。你是个啥意思?要不要把他留下?」
李哲说:「明天我跟他谈谈。他要真想跟咱干,就把他留下。」
老李提醒:「老二,你就不担心他偷学咱的技术,明年自己干?」
李哲笑笑,还真不担心。他最大的优势并非技术,而是认知和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