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优化无关,他认为一定存在更加合理的工艺技术,完全有可能通过技术进步,把最终的成本降下来。
\n
方翰民决定从已经完成的试验中寻找突破口,他仔细查看从头到尾的试验记录,把他认为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技术节点记录下来,再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n
经过筛查,方翰民认为以下三个节点需要做进一步研究:第一,合成原料药的过程中,是否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压力和物料配比,更好地抑制反式异构体生成?
\n
第二,在对反式异构体进行光学拆分时,有没有可能通过改变工艺条件,达到更高的拆分效率?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不仅可以减少拆分剂的用量,直接降低成本,还能节省操作费用。
\n
第三,寻找更好的拆分剂回收技术,使回收工艺变得更加简便,这个环节也能降低成本。
\n
接到任务后,郭鹏等技术人员面面相觑,方翰民知道他们希望尽快结束课题的心理,但为了向患者提供一款安全有效、质优价廉的良心药,他认为这些研究必须深入进行,结题早晚无所谓。
\n
回到实验室,郭鹏等人按照方翰民的指示,对第一个节点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考察试验,在以前试验的基础上,课题组又对数十种物料配比做了考察,结果发现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体系的物料组成对异构体的产生几乎没有影响。
\n
接下来的试验证明,温度对异构体的影响微乎其微。
\n
听了郭鹏心灰意冷的情况汇报,方翰民毫不在意,“以前的试验都是常压操作,为什么不看看在加压条件下,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n
“你是说加压试验?可是,现在的试验设备只能在常压条件下使用,而且,设备承受压力,会不会有危险呀?”
\n
“对,我说的就是加压试验,在一定压力下,某些物质的形态和反应机理都会发生变化,我认为值得一试。设备嘛,你问问有关厂商,看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