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父皇结合丞相提议之后,作出的决定。大漠幅员辽阔,非旦夕可以收复。若没有右贤王这样的人物,只怕大漠匈奴早晚归附梁萧,不如引为助力。”
“再者,我军即将在前线迅速集结重兵,粮草也是个问题,让右贤王把这部分骑兵带往大漠,趁着春夏时节,沿途有足够的草料喂食战马,从长城威胁燕州与辽东一带,可以让梁萧腹背受敌。”
“最关键的是,右贤王的部队皆曾被梁萧击溃,早已丧胆,不能指望他们的助力,只要能不给我军添乱足矣。”
“吾皇圣明!”在场群臣纷纷称赞。
拓跋穹望向东方,目光凝重。
“朕于弱冠之年崛起,三十雄踞中原,而有今日强国,原以为有生之年可以一统天下,如今才明白,终是小觑了武朝英雄。梁萧才满弱冠,便能侵吞中原,威震华夏,虎视洛阳!”
“如今唯一的庆幸,便是我国提前收取单于许诺给朕的并州,否则,本国必将永无宁日。”
“即日起,望国内诸君同仇敌忾,我国无论如何不能败北。梁萧与武朝门阀尚且势同水火,不能同仇敌忾,诸君在本国占领两天少则万亩,多则十万、百万,又岂能见容于梁萧?”
拓跋穹这一番陈词,配合安抚右贤王的做法,迅速团结随行各家将领和公卿,调动了众人的积极性。
“吾皇圣明,一统江山,臣等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国内的拓跋氏宗亲,世家大族,地主豪绅,在这一刻都感受到了梁萧的威胁。
如拓跋穹所,梁萧与武朝门阀尚且势不两立,更何况是他们?
这位西秦皇帝照顾了所有世家大族的利益,已经是最理想的明君了。
一日之间,右贤王率众启程,赶赴大漠,西秦各家同仇敌忾并随拓跋穹启程,赶赴朝歌。
此时,燕云各郡征兵已经初具规模。
整个燕云之地的实际人口接近千万。
算上义军,燕云之地全境初步征兵达到二十万,其中一半为兼顾屯田的后勤兵。
匈奴人拥有大量的牲畜,燕云之地有足够的耕牛,可以保障剩下的成年农民可以照顾到广袤的农田。
当然,目前徐州还未有百姓前往燕云之地,燕云这边地广人稀,暂时是无法精工细作了,只能粗放经营。
但徐州人口已经接近五百万,徐州本土完全可以精工细作,加大粮食产出。
历朝历代因为度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