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
雁头山毗邻母山,就在母山脚下,海拔只有小几百米,整体坡度平缓,上山下山都很方便。
之前有人包过雁头山,修的还有上山的水泥路,路两边长满了荒草,也不影响他们骑车上坡。
“咱们这里虽然偏僻,可气候适合,一年到头种啥水果都行,就是偏了些,大的水果商不愿进来收这么点东西,小的水果商又压价,最后气的王猛自己摘了果子开车去外头卖,卖的速度赶不上果子熟烂的速度,干了没两年,裤衩都快赔没了,不得已带着一家老小出去打工还钱。”
把车停在平坦的地方,杨国峰几人下车,给夏芜几人介绍山上的情况。
上一任山头主人名叫王猛,是杨沟村的上门女婿,包山十年,前面几年一个劲地种果树,有桃树、枣树、葡萄树,枇杷树。种的种类还挺多,本来想的很好,果子一熟,能从春卖到冬,一年四季都挣钱。
一家人辛辛苦苦打理-->>几年,好不容易果树长成,开花结果,眼看着硕果累累挂满枝头,却面临卖不出去的困局。
为此王猛找上杨国峰,又找上镇政府,可惜大家也没啥好办法。
那时候网购还没现在发达,村里的路也没修好,外头的果商嫌利润小不肯来,王猛又贷款买了辆车,自己去外头卖。
最后赔的血本无归。
有王猛的教训在前,后面村里再没人敢包山,都老老实实出去打工,起码不会往里头赔钱。
王猛没包山之后,山上的果树也没人要了,一开始村里还有些妇女小孩会到山上摘果子,后来山上的草越来越密,有人被蛇咬了几回,果树没人打理,结的果子也不尽人意,渐渐地就没人来摘了。
夏芜到果园里一看,果然就像杨国峰说的那样,葡萄架子没人修剪,爬藤都搭到土里去了,树干没营养,果子也结的稀稀落落,落在地上的葡萄看着小而干瘪。
枣树倒是长的还行,毕竟这玩意耐活,不用人管也能长的枝繁叶茂。
不过枣子不值钱,王猛也没种太多。
枇杷树每年秋冬季节开花,次年春夏时节果子成熟,在东华镇这一带,家里种枇杷树的还真不多。
当初王猛应该也是想着物以稀为贵,没少在山上种枇杷,大几百棵的枇杷树缺少管理,长的乱七八糟不说,叶子也被虫咬的不像话。
“支书,我要是包山的话,山上这些果树也都是我的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