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地理,想起他当年那些诡异的行为和埋藏符咒的夜晚,心中总是不安地悸动。这份荣宠,如同筑于流沙之上的华屋,令她寝食难安。
\n
其二便是嫡子杨文瑾。他已过而立之年,相貌清秀,却带着几分孱弱之气,眉宇间总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郁。他虽也中了秀才,在寻常人家已算光耀门楣,但与两位“弟弟”杨文琪、杨文琏那如同彗星般崛起的科举之路相比,简直黯淡无光。父亲杨承宗虽从未明言,但那无形的比较、下意识的叹息、以及对两位弟弟毫不掩饰的激赏,都像一根根细针,刺在他心上。他愈发沉默寡言,终日埋首书卷,却心烦意乱,进展寥寥,在这喧闹的府中,更像一个格格不入的影子。
\n
六月廿五,傍晚。最后一批远道而来的贺客终于告辞离去,持续月余的喧嚣骤然停歇。杨府仿佛一个喧闹过后的戏台,陡然冷清下来,只留下满地狼藉和疲惫不堪的仆役。
\n
天色阴沉得可怕。午后的闷雷滚动了几声,却迟迟未落下雨点,空气湿热黏腻,压得人喘不过气。成群的蚊蚋在低空盘旋,发出令人烦躁的嗡嗡声。府中的灯笼早早点亮,昏黄的光晕在浓重的夜色中艰难地撑开一小片模糊的区域,更衬得四周阴影幢幢,仿佛潜藏着无数不可名状之物。
\n
杨承宗连日操劳,送走客人后便觉头重脚轻,早早回房歇息了。柳氏推说身子不适,未曾出席晚宴,只在自己僻静的小院里用了些清淡粥菜,便心神不宁地坐在窗前,望着窗外黑沉沉的夜色发愣。那被窥视的感觉今晚尤为强烈,让她坐立难安。
\n
杨文瑾在自己书房中,对着一卷《孟子》枯坐了半晚,却一个字也读不进去。窗外异常的寂静和窒息的闷热让他心浮气躁,他索性吹熄了灯,和衣躺在榻上,辗转反侧。
\n
夜渐深,府中灯火次第熄灭,只剩下廊下几盏守夜的风灯,在微风中摇曳,投下晃动不安的光影。负责巡夜的家仆杨老五一瘸一拐地提着灯笼,他年纪大了,腿脚又不便,本已不该干这守夜的辛苦活儿,但这几日府中大喜,人手紧张,他便又被安排了上来。另一个年轻些的家仆杨小七,则负责巡视后园一带。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