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蓬安县最南端有一个银汉镇,该镇与广安市广安区郑山乡、岳池县天平镇接壤,距离蓬安县城约40公里,历史上曾是巴国银汉县尉府所在地,其建制时间与始建于西汉高祖时期的安汉县相近,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年这里是广安、蓬安、岳池通往南充、成都等地的必经之地。银汉镇境内有座名闻遐迩的古寺,据蓬安县志记载:宋代大文豪苏轼早年曾寄寓游学于此,此事在宋书?苏轼传中也曾有记载。寺内有“苏轼笔法”和苏东坡洗砚池等遗迹,从此,为纪念一代大文豪苏轼早年寄寓游学蓬安,人们便将银汉镇的这座古寺命名为了“来苏寺”
在银汉镇境内,有多座巧夺天工的石拱桥,发源于白云山北边的肖溪河就从银汉场擦身而过,最终与渠江交汇。其中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桥,有当地人考证此桥为汉代建造的一座石拱桥,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桥上书有“鹊桥仙”三字,相传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之一的秦观也曾游历于此,秦观第一次来银汉,是熙宁十年(1076年),写下了银汉无声;第二次来银汉为绍圣二年(1096年),建起了“苏轼苑”写下了鹊楼头等词。他所作鹊桥仙内容为:“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同时,蓬安银汉镇保存有苏东坡到此所留的书有“万善充周四得备,一元妙令人音纯”的诗碑,在“文革”中,南充地区文化局一干部见过此碑后,因怕损坏,让当地的村民埋于地下。
一个能让宋朝大文学家苏轼早年慕名而至的寄寓游学之地,其中自然会有她吸引人的地方或者过人的魅力。
说到苏轼,可以这样说,他是继司马相如、李白之后,是我们四川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又一位文化巨人和文化伟人。他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在文学诗词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卓越的文化艺术成就。
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清人敬称:“一门父子三词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