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醒目地看见这样的介绍:茅盾从13岁离开故乡乌镇,从此再也没有回过故乡,但是即使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也从未阻断他的乡思,一生为家乡留下了许多的题字和墨宝,直到84岁高龄之时,还撰写了可爱的家乡。由此可见,大师对故乡乌镇的感情之深,拳拳赤子情怀有形与无形之间早已无一不彰显于大师的字里行间之中了。
接着在大师故居的其他地方转了转,在故居的后院的一个花台里也看见了当年大师亲手种植的一棵棕榈树,如今的棕榈树早已长得青翠茂盛高大挺拔,棕榈树旁边的墙上镶嵌着党和国家领导人陈云先生的亲笔题写的“茅盾故居”四字,掩映在旁边婆娑的竹影之中,睹物思人,仿佛依稀可以亲见当年茅盾先生在故居生活学习的生动场景一般。
古镇里给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当地的一种名叫三白酒的特产,这是当地人用白米、白面、白水酿制而成的一种好喝的米酒,因此称之为“三白酒”酿制三白酒的酒坊虽然隐藏在古镇的一些不知名的深巷中,但依旧掩藏不了那馥郁的酒香的芬芳。走进古旧的小巷,偶尔可见竹架瓜蔓之下手工制作布鞋的悠闲的花甲古稀老人等等,仿佛闯进了世外仙境一般。曲径通幽,终于走进了古旧的三白酒酒坊大门,飘飞的蓝花布的酒幡,仅书“三白酒”三字而已,酒坊的空地上摆满了米黄色密封的大酒缸,仿佛电视里水泊梁山里皇上御赐的御酒一般古色古香,往里走直接是酿酒的灶台和卖酒的柜台,现蒸现卖,游客可以事先免费品尝,即使不买也无妨,可见古镇人的经营之道的热情与厚道。从酒坊里出来,又走进了当地的一种蓝花花布的大染坊,高高的竹木架子上悬挂满了正在晾晒的手工染制而成蓝花花布,游人可以步入其间随便合影留念,做一回江南水乡采莲的村姑或者多情的少年郎,留给人生无限美好的记忆与精彩。
因为时间关系,古镇里的江南木雕陈列馆、余榴梁钱币陈列馆等处也就只好走马观花地大致浏览了,最后出得古镇巷口,眼前又顿时豁然开朗起来,巷口外是宽阔明亮的大广场,有古戏台,当地的戏班子正在高高的戏台上咿咿呀呀地唱,至于究竟唱的什么,我们谁也说不清楚。古戏台的对面是一座巍峨的俨然寺庙似的建筑,名为“修真观”大致应是道观,而不是寺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