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面前,任何人和事物都是渺小甚至微不足道的。对大自然理应时刻心存敬畏,其实也是一个人最起码的生存哲学和处世智慧。
继续一路前行,然后到了细雨亭,山崖之上雕刻着一幅壁画,一人戴着斗笠,披着蓑衣,骑着一头瘦弱的黑驴,跌跌撞撞而来,旁边龙飞凤舞地镌刻着几行行草,字迹潇洒俊逸,妙趣天成,依稀可辨“细雨骑驴入剑门”一行诗句,想必那骑驴的老者一定便是那位侠骨柔肠而又铁血丹心早已名垂千古的陆游老先生吧。
一场柔情的细雨穿越历史的天空,从大宋烟雨江南的婉约之中一路飘洒而来,多少的离愁与相思,多少的悲欢与离合,人生仿佛就如一场看不到尽头的旅行,永远也看到不尽头,走向远方,又有远方。
过了细雨亭,便到了子规桥。子规啼血,传说这种鸟为古蜀国王杜宇死后所化,每年春季,杜鹃鸟叫唤人们“快快布谷”啼得血染漫山杜鹃。听其桥名,便顿时让人感到无限的伤感与心痛。真没想到在这几乎荒芜人烟的深山老林之中,居然还有这样一座高高耸立的吊桥,居然还有这样一个令人不期而遇如此伤感和心痛的传说。
摇摇晃晃过了子规吊桥,继续往上攀登,便到了一个半山腰间的一块平坝,平坝正中高高耸立着一座红色岩石雕刻而成的巨大雕塑,雕塑名为五丁开山,大致说的是秦惠王时,秦国使用计策,利用蜀王贪婪的心理,打通了由秦入蜀的通道,最后一举统一了巴蜀大地。现在的古蜀道便名曰金牛道。
然后继续上行,有李白杜甫雕塑等等景点,记忆很深的地方是诗仙桥,李白的足迹几乎遍及中国的名山大川,纵观李白的一生,他其实一直都是一位胸怀壮志并时刻渴望大济天下苍生志士,渴望出将入相其实才是李白一生真正的人生追求,以便得以施展其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命运和历史却又和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李白一生政治上非常不如意,也许正是其政治上的不如意,却又刚好为中华文明造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仙,其文学上的成就和人格上的魅力,令其早已成为了中华文明史上一座光耀千古的伟大丰碑,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也许要暗自庆幸幸亏当年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