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更有甚者,以“更好更快”完家庭、社会责任为借,不顾因果之铁律,铤而走险,乃至税漏税,贪赃枉法,造劣贩假等等。一旦无常到来,这些人必然遭受恶报,自食恶果,所谓“所作不失,未作不得,自作自受”至此方信佛语不虚,但是却悔之晚矣,回天无力。
进而言之,对于修行人来说“感觉”是一大“圈”“光影”是又一大“圈”正如金刚经所说:“不住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即眼根所对,包括明暗等一切光影和现象。“声”即耳根所对,鼻所闻用“香”作代表,所尝用“味”作代表,体所接触的包括冷等种种感觉,都可用“触”来作代表。“法”包括万事万物,乃至我们的起心动念。佛陀通过这几句话明确告诉我们,修行要无所住,无所执,一切内外境界皆不可执着。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当任何“感觉”或“光影”现起之时,不要随它去,也莫管它,也不必畏惧它,也无需断除它,只是当下安住于法,一切妄想在现起的当下自然解脱,这就是真正的修行。之,若执着种种光影和感觉,则是自陷妄想之“圈”中,如金刚经所说:“若以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禅定”是一大“圈”许多修行人喜欢打坐入定的感觉,认为清净无为便是道,实际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禅定只是修行的一种方便法门,如法而修可以心止一境,无散无,但若认禅定的空无清寂之相为真实,则必定不能认识心的无尽妙用,不能真正明了法,更不能圆满究竟解脱。当知,禅定若无般若智慧的摄持,则必外道有漏之法,所以我们决不能错认“定盘星”自陷禅定之“圈”中。马祖道一当年尤喜坐禅,后遭南岳怀让当喝“坐禅岂能佛”!遂乃当下醒悟。实际,真正的“禅”是当下明了法“定”是安住法如如不动,若能如是见修一如,究竟通彻,方能获得圆满究竟的解脱。
若从究竟意义说,任何概念都是“圈”凡所有相皆是“圈”无相亦是“圈”任何名言之分别,包括有无、是非、好坏、生灭,乃至得与不得、烦恼与菩提等等的安立皆是标月之指,不可认作实法,一旦着实,则与道相乖,不能究竟。所以禅宗有言:“言语道断,心行灭。”所言无念、无相,绝非断除一切相,泯灭一切念,而是心遍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