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选取悲鸟、子规等意象,营造出凄清恐怖的氛围,让蜀道之难染上苍凉愁绪;“凋朱颜”更以夸张笔法,突显蜀道给人带来的强烈震撼。
\n
“连峰去天不盈尺”,则聚焦于蜀道的险峻地势。连绵山峰直插云霄,枯松倒挂绝壁,飞瀑激流轰鸣如雷,通过对峰、松、瀑等景物的刻画,辅以“争喧豗”“万壑雷”的动态描写,将蜀道的惊险与磅礴展现得淋漓尽致。
\n
最后一段:
\n
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n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n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n
此段先以“峥嵘”“崔嵬”凸显剑阁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极言其易守难攻。
\n
笔锋骤转,以“狼与豺”“磨牙吮血”等惊悚意象,警示若守关者不忠,剑阁将成祸乱渊薮。
\n
最后“难于上青天”收束全篇,叹息中交织着对蜀道自然之险与政治危局的双重忧虑。
\n
白教授长叹一声。
\n
瑰丽奇绝的意象选用,夸张雄放的语言张力,长短错落的韵律美感。
\n
只此一首,就能让无数文人墨客望而生畏!
\n
只此一首,就能让这位年轻人在天下文坛占一席之地!
\n
以前也有文人写蜀道,但在这首《蜀道难》面前,只有一句:
\n
都是什么垃圾啊!
\n
《蜀道难》之后,再无蜀道!
\n&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