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使,那些个人又如何赶当出头鸟?
“杨卿,依你之见,今次兴庆府和亲之事又当如何处置?”赵弘再坐不住,刻意寻了杨廷问道。
后者上前一步,道:“虽是两国之事,和亲也自古便是两国交好之举,但殿下毕竟金枝玉叶,嫁与不嫁,和与不和,却还待要再看殿下意思。”
他这一句,便是赵弘小儿,也觉出些微不对来。
什么叫虽是、但?
这样说话,好似把决定权交给了当事人,可话里话外,全是相逼意思。
——两国交好,举国重事,你嫁便是和,那不嫁,难道便是不和?
想转这个道理,赵弘本来才放松了两分的腿又绷紧了,也不知道是不是不小心撞到了哪里,还是太过紧张,只觉腿肚子有些发痛。
他张口便要驳斥,只话还未出,便听一旁赵明枝道:“毕竟两国和亲,岂有那样轻易道理。”
“便似昨日尤翰林所言,世上无有向亲家讨要岁币的。”赵明枝声音穿过屏风,清清泠泠,在这殿中传得十分清楚,“便是我朝不计较岁币,而今太上皇尚在夏州,另有韩、王、胡、丁诸位相公拘于北朝,当要先做接回,再议亲事。”
这话一出,本来便无人说话的垂拱殿更是安静得吓人。
而还持笏站在前列的杨廷,哪怕养气功夫再好,此刻也难得地变了颜色。
接回了原来的皇帝,还能在三清山、五台山等地择一处清修,或是请当今圣上择地清修,可一旦接回来一众相公,又将如何安置?安置了他们,如今的一众相公,又当如何对待。
至于垂首的张异,更是再忍不住,微微抬起头来,眯着眼睛看向了屏风方向,心中忍不住暗暗骂了一声——不过是叫你为朝和亲罢了,你愿意便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