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要为狄人一言左右——前线才得大胜,议和本就顺理成章,有无和亲,谁人和亲,其实根本并非重点,只是朝野人心纷杂,难免有人趁此浑水摸鱼……”
他一咬牙,继续又道:“杨中廷——其人长子一家、两位得意门生,俱都滞于夏州……”
“张枢密本为太上皇一力简拔……”
含含糊糊说了两句,吕贤章也不愿继续做那背后告状之人,沉默几息,才又道:“殿下聪慧……北面……尚有太上皇,亦有从前宗室并朝中臣子……”
赵明枝点了点头,却是忽然问道:“如若今次果然议和,兴庆府又将太上皇送回,朝中会做如何处置?”
吕贤章应道:“太上皇早前送信归来,自是多次做过承诺,从来都说如若能回大晋,当久住云台山,或落三清观,不会回京,更毋论染指朝中政事。”
然而这话一出,本来未曾往后细想,此时便是吕贤章,心中也忽的咯噔了一下。
一个是八九岁的小儿,连朝臣都认不了几个,一个是数十年的皇帝,再如何偷懒,撞个成千上万日钟,也该晓得如何用力了,哪怕公主不和亲,难道又真个敌得过?
况且说一句直白的,若按着本人说法,本朝太祖皇帝当日被拥为帝,也非本人之意,乃是左近将领、下官“黄袍加身”。
等太上皇归来,若有大臣说天子德行不修,上书谏言而天子不受,会不会再有黄袍加“太上皇之身”事,谁也说不好。
想到这里,吕贤章的声音便渐渐低了下去。
赵明枝也没有真的在等他答话,只道:“此事我已知悉,多谢参政提点,朝中事忙,我便不做多留了。”
从这样一句话里头实在听不出什么意思,吕贤章有心要表态,分明好口才,此时却不知当要如何说话才好,半晌,才挤出一句话来:“殿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