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不受控制,她越想继续探索下去。
——把一群性格各异的陌生同龄人关在一起好几年,文艺作品加点佐料,他们就会把竞争对手间的兔死狐悲感误当作爱情和友情,把模糊的群体特征误认为一个特定的憧憬对象。为了对抗压力和空虚、抑制生长期的躁动,终日沉浸于角色扮演,忘了自己正被关在笼子里,一个平平无奇的年龄段,如果不美化为“最好的青春”,仿佛就对不起自己的一生。大家都这样,都普通,都没有意见,省了大人多少事。一旦脱离环境,谁还在乎谁啊?像小说里的这群主人公,在校时无论怎么撕都能藕断丝连,高考大门一开闸,你看他们还乐意称姐道妹不。
带回家喝茶的小学同学们,银霁上了初中就不怎么联系了。
不是没有傻瓜想要跳出剧本、把这样的过家家当真。可假的东西终归是假的,就算在没有升学压力的幼儿园里,想要对抗模糊化、聚焦于那个特定的人,也得反复穿越68棵树组成的丛林。而这片丛林,等他长高了,双脚踏到热带雨林湿红的土地上,就会发现,它们其实只是一棵树的分支。单枪匹马哪里打得过人生的因缘际会,也许只是始于一件小事,只要分开得够久,再亲密的朋友都会慢慢消失在对方的生活中,因为下一站总有更合适、更聪明、更漂亮的演员取代ta们的角色。等他们到了70岁,聪明漂亮的年轻人也比相看两厌的老熟人更合适。
这种由捏造出来的人际关系构成的青春,银霁觉得,连蒲公英都不如,蒲公英种子落地还能生根发芽呢,而人与人之间无比脆弱的链接,所谓“缘分”,所谓“情谊”,只要断联,就会彻底消失,连转世轮回都没有。丢了的东西就很难捡回来了,就是这样无趣的。你别不信,就是这样无趣的。
话不能说太满。故事中很美好的破镜重圆,现实中也会发生在一种情况下——当他们不得不和旧人一起发财时。
有段时间,爸爸回家总是垂头丧气的,银霁试着表达关心,爸爸很抗拒,叫她好好学习,少操心大人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