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唯一的可以用来防御的只有东面的滦河、青龙河,沿河约150公里是两军的分界线。在北侧由于长城隘口没有为定**控制,徐树诤这几年沿着长城一带修筑了不少防御工事,不过他一边扩军,一边修工事显然是不可能坚固的。因此他的所谓“东方马奇诺防线”根本经不起我军的炮火。
皖军部署师传统的配置,为了防备我军的突然进攻,他们在前线部署了五个师的兵力,其中三个师实际上是紧急增援的鲁军,这些人在9月初才在日本的压力下不情愿的来到前线战场。在唐山,这里既是日本人的投资中心之一,也是徐树铮的前线大本营,他在这边部署了精锐的国防军第1师,是他手上的王牌。在廊坊,为了防备我军从京兆从他的侧翼包抄,他部署剩余的一个师。就在我动员的时候,山东的鲁军也全面动员了,他的另外一个师两个旅已经到达了天津。
皖军的部署充分表现了他们在战场上的态势,四面被围,没有安全的后方,因此一方面不得不在重点区域部署重兵,但是为了防备包抄,又在交通便利之处部署强大的机动兵力作为预备队月5日晚,就在我空军空袭了皖军的机场后,右翼集群首先发话。部队首先集中炮火向长城沿线的皖军猛轰一通,空军的攻击机也向前沿皖军抛下一阵阵炸弹,并不是的用机枪扫射皖军。我军的兵力是皖军的近两倍,因此皖军的多处阵地很快被攻占。
但是右翼的行动只是为了给敌人造成假象,由于地形的限制,通常认为北线更适合我军的进攻。但是,我军的方案是以在前线诱歼敌军主力为目的的,因此计划的目的就是尽量的把敌人引诱到前线,然后予以包围分割。徐树铮本来对我军疑神疑鬼,但是北线的压力显然让他觉得我军的主力长城一带,于是他不得不亲自出马,亲帅他的主力师立即开往长城,这样在人数上北线总算能够基本持平,我军也适时的放松压力。
日凌晨,就在沿河的东线定**的麻痹中,我军左翼的装甲集群开始发动进攻,他们的炮火力量要比北线厉害至少一倍还不止。定**所有的前线力量都已基本投入战斗,唯一可以调动的只有天津的鲁军一个师两个旅不足万人,不过当他们接到增援命令时,他们的驻地找到了空袭。这种从没有在东方出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