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公司。尽管如此,战后的德国仍然秘密继续研制此种枪支,一些德国专家被请到中国开始重新设计适合中国的新式冲锋枪。这种枪的设计方案我早就知道了,和大部分的德国枪支一样,这种枪的子弹是毫米,因为这样有利于子弹的大规模生产和后勤补给。我曾经想全军大规模的装备此种枪支,但是一想到他那骇人的耗药量,我就知道暂时还不行。与此同时,在去苏俄访问的期间,我在俄国兵工厂里以外的发现了弗格费德洛夫设计的m1916自动步枪,从这支枪上我看到了后世ak的影子,我对武器没多少兴趣,但是至少还对突击步枪有点感性的认识,兴奋之余,我立即向俄国方面提出购买此种枪械的生产技术,奇怪的是此时俄国方面并不注意此种枪应用,而是大量装备莫辛-纳干单发弹仓步枪,这也是的我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我也给这种枪它应有的名号——突击步枪。
“老古,你也在啊,真是巧啊。”我叫古德里安老古,这是他第一个学会的中国词汇。
“大元帅好。”古德里安用他那德式汉语向我问候到。
我笑了笑“茂晟,怎么样,这冲锋枪还上的了台面吧?”
“嗯,这简直太厉害了,我看只要装备了他,只要后勤有保障,训练三天的士兵也能达到现在一个职业士兵的水准。”
“说的有道理啊,不过我看突击步枪更有价值,我做过一个调查,大部分士兵在冲锋的时候不会在300米外开枪,因此有效射程在300米以上的突击步枪更适合有训练的士兵。”
“老古的看法我也同意。”郭松龄说道。看来大家就是大家阿,只要那么一点的机会,他们就会发现奥妙的所在。
“哈哈,看来我在俄国倒是赚了一桩大买卖啊。”我更高兴了“对了,你们怎么也来了。”
“我和老古是为了试验部队的装备问题来工厂了解情况的,真好听说新枪下线,就顺便了看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