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我没想到的是由我这个海城张家的第一代掌舵人默许鼓励起来的连绵不断的张家风流史已经开始上演了,只不过我这个当事人还不知道而已。
“哎呀,行知兄,你远来东北,雨亭没有远迎不胜惶恐阿!”我终于见到了期待已久的人物,民国新一代中国人的缔造者陶行知先生。
陶行知,原名文浚,乳名和尚,曾改名知行,再改名行知,生于1891年10月18日(前清光绪十七年九月六日)安徽歙县的一个清苦农家年他以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在南京金陵大学文科毕业后,便远渡重洋赴美国留学。最初攻读市政,后来觉得没有真正的大众教育,就不能有真正的新共和,于是便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攻教育,期望通过教育来救国救民。当陶行知于1917年学成归国的时候,正值国内发起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陶行知满怀热情地在这场运动中奔走呼号,积极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为此,他一方面介绍西方的教育理论,另一方面也反对盲目“仪型他国”提出要以科学方法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为实现中国教育的普及化和现代化踏出一条新路。最初,陶行知以主要精力从事平民教育,这期间他深切感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他说:“中国以农立国,住在乡村的人占全国人口85%。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要想普及教育,就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正和我的观点相同,不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民主和共和就像无本之木,而中国的教育问题实际上就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子弟的教育问题。
五四风潮前后,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产物中国的教育救国运动逐渐兴起,而陶行知就是她的健将年初,他参加由北京大学、南京高师、暨南学校、江苏省教育会、中华职业社共组的新教育改进社,并任该机关报新教育月刊的南京高师编辑代表年4月,他主持接待杜威到南京高师讲授“教育哲学”、“试验伦理学”、“哲学史”等课程。该年夏,在南高师举办第一次暑期学校,各省选送学员1300多人,讲习1个多月,以提高全国教育行政人员及中小学教师、科研及工作水平,此为全国高等学校开办暑期学校之始。随着媒体对东北的教育发展的报道以及通过朋友关系的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