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筹、海琛、海天、海圻、应瑞、肇和、飞鸿八舰,但是飞鸿舰在还没完工时就发生了辛亥革命,民国以后,政府既不关心海军,也不愿花钱取回改舰,于是1914年,改舰被专卖给希腊。海天舰在回国不久后就促叫沉没,应瑞号在海军卷入军阀间的混战后,被海军自己的大炮击沉,到现在,整个中国海军只余五艘巡洋舰,其中最大的为海圻舰排水量为4300吨,在各方面还不如国民军海军的邓世昌号。其他的就是一些大的只有800吨左右,小的不足百吨的驱逐舰、炮舰、鱼雷艇了。
民国以后,海军承清制,分为在长江活动的有小型舰艇组成的长江舰队和拥有巡洋舰的在大海上游弋的巡洋舰队,后者现在被称为第一舰队。民国自始为军阀控制,各方争权夺利,根本不注重海军的发展,在海防建设上,他们连清政府都不如。而海军在大海上游弋,一切所需皆取之路地,不可能不受陆地的影响,海军为了军费、为了发展甚至是空口的许诺不得不卷入军阀舰的争斗,但是军阀对于海军是只知道利用而不知道发展的年护法战争后,海军军费拮据,在桂系的金钱诱惑下,海军司令陈壁光率领包括海圻、海琛、肇和在内的半数舰队南下护法,自此海军分裂,后来陈壁光也被暗杀。自此,北方海军的大型舰只只剩下了海筹、海容以及作为练习舰的排水量1900吨的通济号。
此后,南北方继续对海军展开争夺,但是各方都没有实现对海军的诺言,海军在民国以后没有添置一艘大型舰艇,依然经费拮据,在军阀混战中自我互相残杀年,国民军海军回国后,国内的海军老大自此换了东家。一年来,国民军海军已经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葫芦岛海大培养了大量的海军人才,为了储备人才,海军在每个岗位上都编制了两个甚至超过两个的人,这样非常有利于海军的快速扩大。一年来,海军几乎龟缩在辽东湾,最远也就是到渤海上兜兜风,从没有越过渤海海峡,这也是我一向隐忍的结果。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各地军阀截留税款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既然北京政府不调动军队,那么他当然不用支付军饷,他不支付军饷那么各地军阀为了“维护国土、护境保民”自筹军饷就理所当然了。有了同盟这个先吃螃蟹的人,就不会没有后来者,到现在,北京政府已经收不到地方的一笔税收了。在搜刮了国内的税收后,各地又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向由列强控制的关税和盐税,也就是所谓的关余和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