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撤离西藏,与此同时1912年,藏军进入川边,昌都等地被围,但是显然此时四川、云南内部统一、兵强马壮,主政的尹昌衡、蔡锷均为革命党人,自然不能容忍藏军如此猖狂,于是在川滇军队干涉下,藏军无功而返,川军攻占距离拉萨两百余里江达,设立太昭府。但是,袁世凯不愿得罪英国,勒令川军停止进军,大好形势就此断送年,**回藏,在西藏开始推行以扩军备战为中心的新政,在国际上利用英国迫使袁世凯举行政治谈判,1913年,谈判从两方演变到三方,前后9个月,最后无果而终,英国人手中的西姆拉条约由于没有中国的签字成为一张废纸。此后,英国人趁着各种机会企图迫使袁世凯屈服,但是已经在蒙古问题上再了大跟头,受到国人唾骂的袁再也不敢答应英国人的要求。
此后,随着日本人通过二十一条造成独霸中国的局面以及内地的军阀混战,英国开始不断武装西藏,企图通过军事上的胜利迫使中国人屈服。与此同时,由于军阀混战,边防废驰,川边镇守使频繁更换,与此同时,西藏方面也为扩军备战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在求战心切下,1917年,康藏再次爆发战争,结果康军战败,仓皇退过金沙江,最后在英国人的调停下,双方签订停战协定,江西只留盐井尚在边军控制之下,而江东巴安北面的德格、白玉、石渠、邓科四县也落入藏军之手。自此藏军据有金沙江天险,做起了以武偏安的美梦。
后来,随着两军不断产生磨擦,在英国调停下,边军退出甘孜,藏军退出德格,双方开始隔离。自此,英国人也等着北京承认他制造的所谓既成事实了。不过世事难料,战后的英国本身一片狼籍,又被拖入军备竞赛,本身已是分身乏术。随着五四风潮的发生,民族主义席卷中国,不但日本被困,就连英国也被波及,他一方面支持中国收回山东,另一方面又对西藏依依不舍,如此矛盾不断遭到中国人的炮轰。北京政府迫于压力,被迫宣布中止和英国人的关于西藏问题的谈判,自此**和英国的政治企图完全破产,西藏被拖入军事备战的状态在政治上开始难以了结。
与此同时,随着英属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的发生,**的政治态度开始发生变化,他对英国人镇压印度的行动起了兔死狗悲之感,至此他起了回归祖国的愿望年,在北京政府的指示下,甘肃张广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