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叠脚印当中一处细微的摩擦痕迹,由此准确推断出嫌疑人的入室盗窃的作案方式,迅速锁定了目标。
\n
林涵宇在笔记中将其归结为“个案的特殊性”和“偶然发现”。
\n
乔老指着这段分析,语重心长:“如果你把每个案件的特殊细节都当作孤立的‘个案’处理,那你脑子里要装多少孤例?你这次遇到的是新旧脚印叠加,下次可能是重叠指纹、混合体液,或者其他更复杂的痕迹干扰。”
\n
“单一痕迹的提取鉴定相对容易,但面对有意为之的‘痕迹污染’或‘叠加干扰’,如何快速识别出有价值的‘异常’,才是关键!这不仅能节省大量时间和鉴定资源,更是一种重要的侦查思维!”
\n
林涵宇如醍醐灌顶!
\n
他瞬间明白了乔老的意思:在纷繁复杂的犯罪现场,有价值的线索往往藏匿于那些“难以确认”或“看似矛盾”的细节之中。
\n
尤其是在科技发达、犯罪分子反侦察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故布疑阵、混淆视听已是常态。
\n
能一眼看穿迷雾,揪住那根不寻常的“线头”,才是真本事。
\n
这一晚的倾谈,让林涵宇获益匪浅。
\n
他隐隐感觉到,乔老不仅是对他另眼相看,更是将他视作了传统痕迹学领域一颗值得雕琢的璞玉。
\n
在这个仪器数据日渐取代经验判断的时代,乔老所代表的“人本痕迹学”——结合犯罪心理、行为模式、环境因素进行综合判断的深厚功底,显得尤为珍贵。
\n
这种能力的培养,绝非朝夕之功,需要经年累月地浸润在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案件之中。
\n
而他,如果能有幸接过传承,也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责任。
\n
翌日清晨,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