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时隔半年多,省厅物证中心乔宝生教授再次踏入锦忠市刑侦支队的大门,这一次的阵容比上次和艾副厅长前来相比更大。
\n
随行的不仅有省厅物证中心的技术骨干,还有刑侦总队的资深侦查员。
\n
这支队伍的规格,无声地彰显着省厅此番对清理陈年积案、啃硬骨头的决心。
\n
压力如同实质般压在锦忠市公安局的每位领导肩头。
\n
身为局长的韩启国很清楚,虽然省厅通知里没有明确要求破案率指标。
\n
但他心知肚明:如此大张旗鼓的支援下来,若锦忠市一个悬案都未能告破,他这个局长脸上无光,对上对下都难以交代。
\n
省厅的人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他们却要承担“能力不足”的后果。
\n
然而,相较于这近乎“虚无缥缈”的旧案重启,韩启国内心深处更倾向于将有限的警力聚焦于当下频发的新案。
\n
破案不是解数学题,更非按部就班的科研项目,它讲究的是铁一般的证据链。
\n
任何一环的缺失,都可能导致功亏一篑。
\n
尤其是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疑罪从无”原则,近十年来司法程序日趋完善,对证据的要求更是严苛到了极致。
\n
那些尘封多年的未结案,哪一个不是卡在证据缺失的死胡同里?
\n
如今想从泛黄的案卷里挖出完整的证据链?
\n
在韩启国看来,这无异于黑灯瞎火的在地上摸针。这不是难度大小,而是偶然多于必然。
\n
在省厅专家组抵达后的首次情况说明会上,韩启国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