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单身人士常有习惯,把最私密、最常用的东西放在触手可及的床头。
\n
当他走到右侧放置台灯的床头柜前,立刻察觉到它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另一侧。或许是前任租客,或许是何晓梅自己常用,柜门的拉手已显出陈旧的磨损痕迹。
\n
这个上下两层的床头柜,下层却只孤零零地放着一本硬壳旧书。深蓝色的硬卡纸封面,边缘已磨损褪色。
\n
林涵宇小心地取出,轻轻翻开。
\n
扉页上,贴着一张裁剪下来的、微微泛黄的旧报纸。上面是一则简讯,标题醒目:“高三(1)班李大坤同学见义勇为,制止校外滋扰”。短短百字,还配着一张照片。
\n
照片上的少年虽显青涩,但眉眼神态,与如今的李大坤相差无几,仿佛岁月只在他眼角添了些许鱼尾纹。
\n
从简讯的落款和日期看,出自学校内部校刊,时间正是李大坤高三、何晓梅初一那年的初夏。
\n
再往后翻,密密麻麻的文字映入眼帘,如同少女秘不示人的心事日记。
\n
林涵宇快速浏览,字里行间清晰地勾勒出一个未成年少女对李大坤近乎偏执的迷恋。
\n
记录始于她在派出所事件后不久,略晚于那张剪报。在李大坤高考结束前的每一天,日记的主人都在隐秘地关注着他。即使碰面机会寥寥,文字却透露出何晓梅几乎每天放学都会刻意绕过高三(1)班的门口。原本习惯回家路上解决晚餐的她,也改在了学校食堂,只为能多看他一眼。
\n
字里行间那种少女的羞涩悸动与隐秘窥视,林涵宇难以感同身受——既有性别差异,也源于对这种极端心理的隔阂。警校的课程让他明白,这是一种在缺乏父母关爱的敏感时期,因“英雄救美”而产生的偏执型迷恋。
\n
高考结束,李大坤离开锦忠市后,日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