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集团军并作战的几个军长,包括在徐蚌会战后期进了解放军战俘营的杜总心里都清楚,28集团军各部队之所以在11军全军覆灭之后,纷纷投共,一固然是与莱芜战役中**各部见死不救有关系。
但是对28集团军更加了解一些人比如那位杜总和刘家辉有不错交情的宋荫国将军却知道集团军上下能在不同战场上,同样做出如此决定,更深的原因是这支部队失去了刘家辉,失去了这支部队的灵魂。失去了他们赖以信任,带领他们走向了一个个辉煌的统帅。没有了刘家辉支部队的魂魄也就没有了。
则当初一兵团在长春起义的时候,即便兵团司令和参谋长都是**地下党,但是其他一线统兵的军师长绝大部分都是中央军校毕业生,纯粹的天子门生,绝对的嫡系。
可却没有一个人反对。即便提出回南京的关健和萧明在得知高海宽和大部分将劣诩赞同起义之后,也爽快的交出部队有进行任何抵抗。这就说明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28集团军固然抱团的厉害,但是刘家辉被解职,部队被支解,这些军官心中不充满怨气才怪。
曾经有一个后调入11军接替师长职务,因为生病没有参加莱芜战役,逃过一劫的师长曾经说过一句话在11军说什么都可以,但是就不能说刘家辉的坏话则就连一个勤务兵都别想指挥的动。就算没有人打你黑枪,这支部队你也就指挥不动了。
在中央肢解28集团军的时候总和从新疆被召集回来的宋荫国将军曾经几次向最高当局晋言:“28集团军是刘仲德一手创建起来的,离开了刘仲德恐怕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会被大大的削弱人恐怕也难指挥的动。于国的大业无益。”
恳请最高当局能够考虑,将28集团军维持现状。等o乱大业完成之后在做打算。刘家辉虽然有时候好打一些违反命令的仗,但是却极为能打。将他调离战场是**的损失。
这两个家伙明显都不是会说话的人,他们的出发点没有错,但是起的作用确是适得其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