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历史经验来看,大燕已经走到了封建王朝周期表的末端了。
\n
朝堂距离伍仁县太远,但衮衮诸公做出的决策又与伍仁县息息相关。
\n
单是从四年前开始看,伍仁县乃至整个吴州北,连续两年大旱,第三年洛河又发大水淹了云台府三个县,趁着饥荒,士绅、商人趁机抬高粮价,收购土地。
\n
地方官府也为了配合朝廷当时推行的“改稻为桑”政策,鼓励兼并。
\n
至此大量百姓卖儿卖女、卖房卖地,流离失所。
\n
好在伍仁县除去城西河运码头承载了大量人口之外,手工业也非常发达,吸纳了大量的人口,勉强维持住了伍仁县大量失地百姓的生存。
\n
“每一个人都是被时代裹挟着前进。”
\n
安昕转开钢笔,在本子上写下这样一句话。
\n
“农村农民、码头工人、手工业者、各业商人、公务人员、其他。”
\n
安昕写下伍仁县主要的从业人口。
\n
接着,他在本子上,写下“苏、陆、钱、黄”四个姓氏,想了想又在“黄”字上画了一个圈。
\n
按照伟人的思想理论,安昕首先要思考的就是在伍仁县,谁是朋友,谁是敌人。
\n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n
做人如此,做官亦然。
\n
要善于借势,拉一批打一批。
\n
而黄家,按照桃子说的,在伍仁县士绅圈子里,算是超然物外的存在。平时并不和这些家族搀和,但在一些大事上面却又有着一锤定音的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