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问题朴实而尖锐,常常让郑仪陷入沉思。
\n
某天深夜,张海峰送他到公交站:
\n
“没想到你真能待这么久。”
\n
“这才是真实的社会。”
\n
郑仪望着远处未熄灯的工棚,语气沉重。
\n
“比任何学术论坛都深刻。”
\n
最后一班公交缓缓驶来。
\n
上车前,张海峰突然塞给他一个皱巴巴的信封:
\n
“工友们凑的,说是咨询费。”
\n
郑仪猛地推回去:
\n
“胡闹!”
\n
“拿着吧。”
\n
张海峰按住他的手。
\n
“他们不想欠人情。”
\n
月光下,信封里零散的纸币泛着毛边,最大面额是二十元。
\n
郑仪眼眶发热,最终小心翼翼地收下:
\n
“告诉他们,我会在论坛上原原本本讲出这些事。”
\n
公交车的车窗倒映着郑仪凝重的面容,他低头看着手里破旧的信封,粗糙的触感在指尖摩挲。
\n
里面零零散散的纸币,是那群农民工凑出来的“咨询费”。
\n
张海峰临别时的犹豫仍在耳边回荡:
\n
“郑仪,你真要在论坛上讲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