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赵大人路子野
清朝一共两把尚方宝剑,一把是老太爷的御用佩刀「小神锋」,另一把就是赵安手上的遏必隆刀。
严格来说遏必隆刀才是清朝真正的尚方宝剑,因为此刀原为太祖努尔哈赤佩刀,历经数朝传承至今已有上百年,堪称见证大清历史的国宝。
结果这等至宝被赵安一战弄成残次品,怎麽跟老太爷交待?
弄坏尚方宝剑,清廷有什麽处罚规定麽?
降职丶罚俸,还是革职查办?
赔,赵安是赔不起的。
大为头疼时,未想边上的侍卫庆遥忽的上前凝视豁口的遏必隆刀,抱拳一脸敬佩道:「遏必隆刀自太祖以后第一次出鞘还是圣祖爷荡平三藩之时,第二次出鞘便是当今皇上平定大小金川时,如今第三次出鞘则荡平这皖北十数万白莲反贼,可见此刀真乃我大清重宝,凡出鞘必有大胜!今刀虽残,但我以为皇上绝不会因此怪罪大人,因为大人才是我大清的遏必隆刀啊!」
嗳?
这小子会说话!
赵安听的心花怒放,是啊,甭管什麽刀只要上了战场哪有不残的道理,刀若不残便说明这刀根本不曾用,只有残了才能证明持刀人的勇武。
而这恰恰才是老太爷最看重的。
准确说,老太爷看重的是持刀人,而不是刀。
况遏必隆刀的体现的是皇权威力,跟刀本身是否无坚不摧根本没有关系。
如实上报遏必隆刀战损成残品,不仅不会被老太爷处罚,反而会加深老太爷对持刀人的印象。
遥远的东南,一颗将星正在冉冉升起!
谁?
包衣者,有禄也。
「此次围剿白莲大捷,庆侍卫当记首功!」
投桃报李,战后有功人员升赏保荐名单都出自赵安这个「总指挥」笔下,给庆遥这个御前侍卫添上几笔英勇事迹所费不过些许笔墨,然而这些许笔墨却能让庆遥等人回京后在老太爷面前对「活着的遏必隆」大书特书,怎麽算都是赵安占大便宜。
老太爷要是一高兴把残刀就此赐给「活着的遏必隆」永远佩带,不比总督手中的王命旗牌还拉风。
给根双眼花翎都不换!
凭着这刀,别说朱珪这个巡抚了,就是两江总督赵安也不鸟他。
所以,刀的问题,从来不是问题。
有问题的只会是人。
那边宿州方面接到赵安命令,游击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