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委员,还任过御史,粮道,如今暂署布政,虽任期皆不长,但于任上皆有成绩可观,难得风评上佳,眼下安徽又全省大灾,皇上破格重用此人不无道理,依我看,如赵有禄这等官员正是我大清急需的。」
翻译一下就是赵有禄基层履历丰富,有教育系统的工作经验,有粮食系统工作经验,还有过打击黑恶的巡漕经验,年轻有为却不自傲,如今更身处救灾一线,是个敢拼敢干的好苗子。
对这种好苗子,吏部必须好生扶持才是。
那边文孚看完专折,轻出一口气,点头道:「若赵有禄真是个难得好官,皇上超擢任用于他也无不妥。」
态度完全转变,主要就是曹振镛给老太爷的摺子写的太感人,太客观,也太全面。
赵有禄哪里是什麽传言的和珅狗腿子,分明就是大清朝出的又一廉吏能臣。
「就是嘛,」
见文孚不再有异议,苏凌阿哈哈一笑,随手拿起毛笔便在军机处发来的文件上签上自己的大名,「叭叭」盖上吏部大印。
随后叫来笔帖式将军机处的文件誊抄两份副本,一份由文选司保存,一份归入赵有禄的档案。
相关手续移交前往安徽宣旨的侍卫明安泰,吏部另外派一员郎中同明安泰一起前往安徽,代表吏部督促卸任巡抚朱珪与赵有禄交接巡抚关防大印。
交接完毕朱珪应随明安泰一起回京。
只这会朱珪浑然不知自己巡抚之职已被革去,正于蒙城左右为难。
数日前,嘉亲王派人给老师送了封密信,信中言「朱归」之说甚嚣尘上,有心之人谓「朱明来归」之谶,因朱珪之名暗合「朱归」,因而嘉亲王为防老师被人构陷,请老师主动上书请辞,以避锋芒。
这封密信让朱珪胸口如被大石压住般难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