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义那天便是所谓的「劫莲」降下之日。
赵安懒得去查朱六太子是怎麽回事,他只知道朱珪也姓朱。
有点巧。
这个联系明显牵强,说出来都没人信,因为朱珪跟他哥哥朱筠都是乾隆朝名士,以「二朱」并称学界。
如果朱珪兄弟二人是朱明后人,怎麽可能身居高位呢。
朱珪又怎麽可能被生性多疑丶防汉防到疯狂的老太爷指定为辅佐储君的重臣呢。
但赵安也没说朱珪就是「牛八」,只是告诉老太爷白莲教现在皖北闹的很凶,早在去年就开始在安徽全面铺开,而之前不管是安徽灾情还是白莲教活动情况,朱珪都没有如实向朝廷奏报。
属于刻意瞒报。
为什麽要瞒报?
为什麽「牛八」突然就要现世,为什麽大明就要复兴,为什麽朱珪突然要在安徽搞团练,为何赵安向他请求调兵到宿州,结果兵却被派到了亳州,为什麽灾民之中出现大量有武装的捻子.
赵安不做任何主观认定和个人推测,只如实将发生的事情告诉老太爷。
老太爷怎麽看,不关他的事。
哪怕老太爷依旧不怀疑朱珪的忠诚,但朱珪的能力势必要打个对摺。
安徽现在这团乱麻溯源的话,可不就是朱珪这个巡抚无能麽。
摺子发出去后,赵安也没有闲着,接连给两江总督衙门发去两封告急文书,请求总督府调派精兵入驻宿州,同时以所兼的徽庆池太道身份调这几个府州的绿营兵北上。
又命凤阳本地驻防的绿营兵向宿州集结,命令发出后已经有两营三标兵奉命进驻宿州城,兵员1200馀人,加上宿州城中的绿营守兵400人,总兵力不到1700人。
知州李文虽然也动员三班壮役进入「战时」状态,能用的壮役也就1000人左右,总共不到三千人的兵力面对几十万灾民无疑杯水车薪。
徐霖部也收到了命令,但最快也得六七天才能赶到宿州,而且只能来一千人,因为必须要留一半兵力确保粮道通畅。
故李文一再请求赵安下令关闭城门,然而赵安并没有采纳李文的意见,仍是命人每日准时于城外几座赈灾营放粮施粥,确保灾民有一口活命粥入肚。
真放任不管那就是激化矛盾,彻底将灾民推给白莲教。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灾民潮,一拨又一拨快马拿着赵安的亲笔信丶批示丶条子飞奔各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