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慈不掌兵的道理同样应用于官场之上。
大乱就得大治,大治就得重典。
封建王朝的青天大老爷们,哪个不是上任就杀人。
福昌在边上瞧着没吭声,知道「五福儿」老弟这是要杀人立威丶敲山震虎,搞一搞安徽的吏治,树立其在安徽官场的绝对权威。
应该的,毕竟能不能去代转正除了救灾表现外,也得看安徽官场的支持力度。
这要是整个安徽官场不支持「五福儿」老弟,就不是能不能转正,而是能不能呆下去了。
先前皇上没赐遏必隆刀,凤阳的官员不就连「五福儿」的会都不来开麽。
在福昌看来,以遏必隆刀的「威力」处斩一个救灾不利的四品知府完全没有问题,反正先斩后奏,事后再搜罗些这知府贪赃枉法的证据,三法司覆核都没问题。
不过那寿春镇总兵是从二品的官,且与布政没有隶属关系,动用遏必隆刀将之处斩似乎有些不妥,且可能引发绿营兵乱。
眼下救灾乃首重,这要再闹出兵乱的话,那麻烦就大了,纵是「五福儿」有皇阿玛撑腰怕也难以跟朝廷交待。
轻重缓急,还是要提醒一下的。
年轻人仗着后台做事急燥些可以理解,但作为老大哥,福昌还是要起一点良师益友作用的。
不管怎麽说,他吃过的盐都比五阿哥吃过的饭要多。
光一个稳字,就是多少人琢磨不透的道理。
念及此处,福昌便想出面做个「和事佬」,只其身子刚动,耳畔却传来「五福儿」老弟的声音:「福大人不必劝我,我意已决,今日定借这二人脑袋一用,否则这安徽的官便不知我的厉害!不知我厉害,如何能为我所用?」
福昌听后无奈放弃劝说,只低声道:「绿营之中多奸滑之徒,老弟不可不防。」
「无妨,我早有准备,若绿营生乱正好藉机整肃营治。」
赵安说的准备自是指正从天长向凤阳赶来的徐霖部,倘寿春镇绿营真因总兵之死哗变,便以徐霖部镇压,继而腾笼换鸟直接把寿春镇兵员花名册给换掉,两千漕帮子弟就地使用安徽的身份证。
张三变李四,李四变王二麻子。
反正安徽全省的户籍造册都归赵安管。
就是老太爷想将全家户口迁到安徽来,也得赵安点头。
徐霖部虽只两千人,但乃是漕帮精选的青壮,且平日便是有组织之力量,战斗力绝不会差于绿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