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奈何他已被革掉暂署布政一职。
赵安这里也不相信荆道乾对定远县发生的情况一无所知,但那个定远县依旧在行使地方主官权力,境内依旧饿死人,说明荆道乾这人务实归务实,却在大灾大难这些突发状况面前顾虑太多,说白了就是被条条框框束缚住了手脚,亦或说拿腐朽的官僚体系毫无办法。
不像赵安这种「愣头青」脑子一热连违规杀人都敢干。
「赵大人,该告诉你的我都写在这册子上了,安徽的百姓就全靠你了。」
说这话时,荆道乾神情虽然复杂,看赵安的眼神却含了一丝敬佩。
敬佩的原因便在于赵安这个继任者还没有拿到藩司大印,就把一县主官人头给摘了。
此事早已传到凤阳,得知消息的官员无不叫这事给吓了一跳,荆道乾更是为之感慨万分,他在救灾期间不是没想过通过处置一些救灾不利官员提高救灾效率,但最终还是选择督促而不是行霹雳手段。
没办法,他没有违规杀人的胆。
敬佩之馀对眼前这位曾被人揭发大肆盗卖库粮的年轻继任者也重新审视起来,怀疑那个叫范文同的小吏真是出于私怨诬陷构害上官。
试问,一个为了灾民能搭上自己前程的官员,能坏到哪里去?
心中也有遗憾,就是这个接替自己的年轻人怕也干不了多长时间,毕竟没有旨意擅杀地方主官按律可是绞监候。
哪怕这年轻人后台再大能免死罪,这安徽多半是呆不下去了。
大灾之时,主官接连换人,于百姓而言可不是好事。
只这些跟他荆道乾已没关系,各求多福而矣。
照惯例,赵安送前任出城,上车前,荆道乾犹豫了一下,告知继任者一事,那就是淮北地区灾情如此严重原因跟巡抚大人朱珪有脱不开的关系。
原因是朱珪颁布了一道命令,要求各地官府和绿营驻军对灾民进行「围堵封卡」,就是不让灾民百姓出来逃荒,避免局部灾情演变为安徽全省的大灾,继而动摇大清在东南的统治。
从大局来看,朱珪这个命令是合理的,不管哪朝哪代只要灾民大规模出来逃荒,必定引发周边未受灾地区恐慌,也必定导致周边地区粮食紧张,也必定让灾民同当地人势如水火。
若是灾民再被人刻意引导蛊惑,那就应了被赵安所杀的定远知县所言:「灾民必变流民,流民必变暴民。」
明朝末年李自成丶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为何能在一地迅速卷起蔓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