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县里说我们在家实在活不下去可以到县里设的赈灾营。」
赵安不解,既然县里设有赈灾营,哪怕一天只给一碗粥总比在家没吃的等死好吧,为何老人家不去的。
老头一个人还好,说死就死了,可毕竟还有个七八岁大的孙女。
不为自己想,也当为孙女想吧。
可能是看出赵安的困惑,老头迟疑了下还是低声道:「不瞒大人,那赈灾营也不是什麽人都能去的,像我这种老头子他们就不收,我这孙女他们倒是收的。」
「噢?」
赵安看向躲在老人身后的女娃,心中没来由一「咯噔」,目中闪过一道精光:「老人家的意思是说那赈灾营是卖人的地方?」
老头微微点头,叹了口气:「我这孙女过去的话要麽拿一两银子,要麽拿二十斤小米,这样我这孙女能活,老头我也能活,可我往后就再也见不着我这苦命的孙女了。」
赵安没说话,他看得出,可能再过一两天老头有可能就会把孙女带到赈灾营卖了,不是老头自己想活,而是他舍不得孙女跟其一起饿死。
卖儿卖女是悲剧,但对走投无路的灾民而言,却也是他们让孩子活下去的唯一办法。
如果是民间自发形成的这种买卖,赵安无话可说,但那赈灾营是定远县官方组织的救济营,结果却变成了卖儿卖女的市场,这就要看看定远知县葫芦里卖的什麽药了。
次日天未亮,赵安就领着人走了,临走时给老人留了几斤乾粮,省着些吃当能熬上十天。
届时,赵安主导的大规模赈灾应该已经铺开。
上马车后,赵安却没有再如往常一样不时掀起车帘查看,也没有再要求继续查看附近受灾情况,而是让百里云龙通知队伍直接前往定远县城。
途中,也始终沉默不言。
百里云龙以为赵安是替百姓难过,便劝慰道:「少君,灾情如此严重不是您的错,您不必过于自责,您为灾民做的事大夥都看在眼中,没人会怪您的。」
「我不是难过,也不是自责,我只是在想一件事。」
赵安轻轻直了直身子,沉声道:「都说乱世要用重典,我看这治大灾也得用重典,看来我这个豆腐青天得多一个名头了。」
百里云龙怔住:「什麽名头?」
「赵剃头。」
赵安掀起车帘,远处依旧是光秃秃的山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