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
赵安之前就觉得正是因为朱珪在安徽办团练有效果,这才推广用来对付白莲教,结果这个团练手段生生勒死了在川丶陕丶豫丶鄂坚持八年抗清的白莲起义军。
所谓寇可往,我亦可往。
朱珪靠团练稳定安徽,镇压三年后的白莲起义,赵安同样也可以利用这个团练巩固自己对安徽的「领导」,为白莲造反前的准备阶段注入活力,将安徽全省一点点的变成赵家班。
所以,这才有了关于团练的问询。
借鸡生蛋,亦或腾笼换鸟的意思。
「回大人话,本州接抚衙公文即已兴办团练.」
按严昆的说法,巡抚要求各地将百姓编组团练,即10户为一牌,10牌为一甲,10甲为一保,每2到3保组成一团。
以一户农民五口之家出壮丁一人计算,3000户组成一团,若遇乱事能出动1000左右的壮丁。
各地委任专门的团总丶团副统管训练与联防,入团的壮丁平时务农,战时持官府发放的武器御敌。
每年要抽15天专门进行军事训练。
朱珪认为团练成员都是同乡同村的村民,有父子兄弟,有亲朋好友,所以彼此之间凝聚力很强,若有亲人战死,则馀众自疯狂报仇,故而稍加武装就能发挥强大战斗力。
这个认知显然是朱珪也意识到绿营腐朽不堪用,否则不会借着灾情「试点」团练。
此事也表明朱珪可能判断将来清朝很有可能会生大乱,毕竟眼下的吏治已到了史无前例的崩坏程度。
仅从这点来看,朱珪无疑是个合格的封建官僚,抛去其效忠对象为异族不谈,绝对是数一数二的能臣。
只让赵安没想到的是,严昆这个知州对办团练并不积极,或者说地方士绅对团练一事不怎麽上心。
原因是朱珪只要求各地办团练,但不拨给任何办团经费,团练所需的一切费用都由地方士绅自筹,省里仅对立功者酌情奖赏。
大白话就是地方自个办团,省里一毛钱都不给,除非遇上乱事出动镇压有功者,省里才会酌情上报为之请赏。
入团的农民训练都要自带乾粮,没有任何补贴。一些地方士绅甚至借团练之名大肆盘剥百姓,要百姓承担团练费。
且各团的团总丶团副也是由地方自行任命,没有专门工资。
纯兼职的意思。
好比滁州城外的三家灶团的团总就是知州衙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