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劳成疾卒于任上。
「若无此事,大真觉得这位颜大人后来能任数省封疆吗?」
顿了顿,孙士毅又举一例,同样是发生在山东,不过主角比起颜希深这位封疆大吏要有名气的多。
此人便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遇大饥荒,人相食,同样未经申报就命开仓赈灾,属员苦苦劝说,郑却道:「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结果救活万馀人,离任时数万百姓感活命之恩十里相送。
而老太爷同样也未处罚郑板桥,并在次年出巡山东诏郑板桥为「书画吏」,与大学士高斌和都御史刘统勋等共同参与筹备天子登泰山诸事。
简而言之,开国一百馀年来因灾情擅自开仓放粮的官员事后即便会被弹劾,也无人因此丢官甚至送了性命的。
只有那些假借灾情之名以开仓放粮为藉口大肆敛财的官员才会被从重处置。
如前些年案涉价值白银一千六百万两的甘肃冒赈大案。
因此孙士毅并不担心朱珪参赵有禄擅自开仓救民会被皇帝处置,而是担心朱珪所参的第二条罪名。
「赵有禄是否知道亏空一事,又是否有意借放粮隐瞒亏空以便填帐?若不知,则无罪,最多疏忽;若知,则明知故犯,此罪大也。」
即便是两江总督也无权直接过问此案,因为案件当事人一个是巡抚,一个督粮道,要查清弹劾是否属实只能京里派钦差前来。
而自己不久前又刚刚向朝廷上了一道夸赞赵有禄的摺子,这时更不能插手此事,思来想去,孙士毅吩咐娄老师道:「大真,你替为师拟个摺子,将安徽灾情详细报于朝廷。」
「是,老师。」
娄老师知道这道摺子表面是向朝廷汇报灾情具体,实际是「围魏求赵」。
只有让朝廷知道安徽灾情严重到什麽程度,当朝诸公和皇上才能理解赵有禄紧急放粮的无奈和迫切。
这边孙士毅「围魏救赵」,那边江宁布政使福昌也在派人打听具体情况,得知前来江宁奉命摘「五福儿」顶戴的是按察使司衙门的人,遂一边以私人身份给安徽按察使写了封信,另一边则派人将带队的千总韩锐朋给请到了藩台衙门。
江宁藩台请自己吃饭,这让韩千总受宠若惊,安排手下对「犯官」赵有禄严加看查后,即前往藩台衙门赴宴。
最⊥新⊥小⊥说⊥在⊥⊥⊥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