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内务府包衣抬入满洲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有军功。
军功在别人那里或许是天大难事,但在「五福儿」这里,藩台大人觉得就是几封奏报的事。
花花轿子众人抬,谁吃饱了撑的跟皇子过不去呢。
陈师爷也有点懵,要恩主判断正确,那赵有禄的背景真就通天了。
可什麽样的背景能年纪轻轻出任封疆大吏,更惊动宫中侍卫前来暗访呢?
一年连升十级,皇上特赐同进士出身,赏包衣籍丶赐黄马褂.
再加上自家这位从二品的藩台大人对赵有禄的刻意巴结,陈师爷再怎麽反应迟钝也摸到了点门道,不禁咂舌道:「莫非这赵有禄同宫中有关?」
还真能有关系,毕竟皇上几次南巡风流事不少,有皇子蒙尘遗落民间并非不可能。
见陈师爷也猜到这一点,藩台大人顿生知己感,却郑重其事道:「此事先生心中有数即可,切勿外传,事涉皇家颜面,我等最好装聋作哑,免得惹来无枉之灾。」
「是,是,学生明白,明白。」
做了几十年师爷的陈师爷如何不晓得此间利害关系,那赵有禄哪怕真是皇上的私生子,他们也不能公开议论。
这叫为尊者讳。
除非哪天皇上主动认亲,要不然「赵阿哥」的身份就只能永远沉在水里不能浮上水面。
都知道,就是不能挑破。
不管怎麽说让亲生骨肉流落民间,都是皇上怎麽也推卸不了的过错。
帝王,是永远不能有错的!
如此,赵阿哥恐怕这辈子只能享受阿哥身份带来的种种好处,而不能堂而皇之的进入族谱,更休说承欢皇阿玛膝下了。
惊叹真相之馀,陈师爷却是浮出一个念头来,那就是赵阿哥新任粮道没多久,身边似乎没有得力的师爷帮衬。
自己恰好有几个好友正在找工作,若是能推荐过去,水涨船高不说,也能就此和赵阿哥搭上线,岂不美哉?
旋即想到那位御前侍卫去了江宁府,而江宁知府李大人的幕僚师爷跟自己都是好友,大家都是同一个「朋友圈」,须得赶紧派人去提醒一声,免得李大人不知这中间的门道乱说话,影响前程。
那边谟尔赓额继续负责任的从官方途径打听赵有禄风评。
曹振镛跟他说过要多听多看,不能偏信一家之言。
所以,江宁城中大小衙门谟尔赓额打算都跑一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