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位美籍华人。创建网站的时候,他也没有太大的想法,就是他喜欢写点东西,网上又有这麽多志同道合的人,于是他就创建了。并且,在创建之初,榕树下也取得了比较好的发展,并吸引了很多现在我们都能叫得出名的一众作家。」
「比如李寻欢,安妮宝贝,今何在,郭小四,韩韩……等。这一些作家,有一大堆还活跃于目前文坛,并且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那麽,问题来了,这些作家当时成名,真的是天赋亦禀吗?」
此时。
直播间处。
一众网友,以及一众圈内的作者也是议论纷纷起来。
「是啊,这些作家不就是有很强天赋吗?」
「李寻欢,韩韩……他们肯定有很强天赋啊。」
台下一众同学也是这般认为。
陈扬却是笑了笑:「要说天赋,多少有一些天赋。但真正让他们成名的,不是他们的天赋,而是载体的不一样。」
「陈扬老师,什麽是载体?」
「就是承托文字的物体。」
陈扬说道:「最早文字的载体可能就是大地,岩石……我们的祖师拿着石头或者是树枝,在大地上画画,在石壁上创作。但是,时间一长,这一些字或图都会消失。后来,我们的祖先就想到了在龟甲上面刻字,于是就有了甲骨文。」
「再后来生产力更为先进了,我们的祖先就在织物,如布,绵,锦……上写字。再到后面,就是到竹子上写字,于是有了竹简。再后来发明了纸……直到网际网路出现之前,我们一直都是在纸上写字。」
「当然也不完全是。在发明纸之后,我们的载体也有过一些变化。比如,我们出现了一些杂志,报纸,期刊……等等,这一些载体虽然也是纸,但每一个载体的内容都有很大的不同。拿最早的甲骨文来说,因为龟甲很硬。要想刻在上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们祖先所刻的甲骨文并不多,每次刻字都是几十个字,一百多个字左右,有的甚至就只有几个字。」
「而到了织物,竹简时期。写字就更为容易了,但也只是相对容易。写在布上容易是容易,但布太贵,穿都不一定有这麽多衣服来穿,更不用说拿来写字。于是更多的是写在竹子上,可写在竹子上其实也不方便,至少在携带这一块不是很方便。既然写在竹简上不方便,所以很多写在竹简上的文字一般也不长。」
「比如说道德经,只有5000字。论语也是1万多字,易经也只有几千字。为什麽他们不写长,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