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头有些怒火:“你在笑什么?”
张龙走出,板着一张脸对乌恩其木道:“这里有多少百姓,我告诉你,不过三万户,他们的顶梁柱在哪里,我也告诉你,在山里,在修长城。留下的百姓,全都是老弱妇孺。”
“这些人去了哪里,我还可以告诉你,他们一定不是被明廷有组织、有安排地去了北平,而是一个个自发地躲到了山里去。若是达鲁花赤不信,大可派人前往山里找寻下,瞭望下,是不是有烟火出现。”
“大明的百姓,受了很多年的战火之苦,他们这些百姓,大部都是从其他地方逃亡过来的,知道战争什么样子,知道战争会死多少人,尤其是听闻六十万大军南下之后,怕是早就勾起了曾经战争时的惨烈阴影。”
“他们不逃,留在这里做什么?县衙里的脑袋你们没看到吗?尸体上还穿着的官袍你们没看到吗?那是什么,那是官府应对不力,被杀了头,是官府无力约束百姓逃亡,被治了罪!”
乌恩其木咬牙:“那军士家眷,你如何解释?”
张龙哼了声:“没什么好解释的,这些兵将大部都是我的人,我清楚他们,打得过时,他们会拼了命地打,打不过时,他们也会想办法先让家眷离开,也免得全都死在这里。”
“说到底,还是六十万骑兵南征吓破了他们的胆,他们也清楚,就凭着这点兵力,压根不可阻挡元廷骑兵南下。还有,你提到的沿河布防,我不认为这是个陷阱,反而认为这是个破绽。”
买的里八剌听着张龙的话,心安不少。
宣传的六十万骑兵南下,足够吓死许多胆小之人。别说这些人会跑,就是明军带六十万大军北伐,元廷也会跑路啊,而且连牛羊马带蒙古包一起带走。
很明显都打不过了,干嘛留下等死。
军士不好直接跑路,总还是需要给家眷一条活路不是。
他这番话,站得住,也应该是真相。
捏怯来追问:“如何是个破绽?”
张龙询问:“达鲁花赤,不知你看到的沿河布防有多少里?”
乌恩其木皱眉,回道:“至少一百里,甚至可能沿河之地都有明军,若是如此的话,至少有三四百里。”
张龙笑了,看向买的里八剌等人:“大汗与诸位可都是兵法大家,深谙战场之道,若是你们,你们会放弃增援坚固的三屯营,至关重要的蓟州镇,选择布置一个三四百里防线,靠着小小河流就挡住数十万骑兵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