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我都需要配合你行事,这就意味着,你现在是这三个行省最大的地方官了。
如此大权,也就开国之初一些武将短暂有过,可随着官僚体系建立与完善,再没一个勋贵左手民政,右手军权。
只有你,也仅仅是你,例外了一次又一次。
说起来冯胜也不理解,朱元璋的疑心是很强的,有人说刘基不好,他反感刘基,有人说李善长不好,他让李善长去凤阳修中都并附带养老,不管其中有多少政治考量,总归到一点,皇帝不太信任某个人。
可顾正臣活成了朝堂里最特立独行的一个,他敢攀附东宫,也敢收其他藩王当弟子,他敢亲近其他勋贵,还敢打造学院,弟子无数,他手握兵权,还掌控着远火局……
他动了许多人的利益,给皇帝递刀子喊着要干掉顾正臣的更是数不胜数,可结果呢,皇帝依旧信任他,这份信任甚至超过了他对李文忠的信任。
至少——这些年里,李文忠从来没有成为真正的封疆大吏过。
很奇怪,他姓顾的,他不姓朱啊,而且这个家伙来历已经查清楚了,他爹叫顾阫,不叫朱元璋啊。
便宜行事,先斩后奏,这种旨意,冯胜没领过,即便是领兵出征,皇帝也不会说这种话。
这话代表着绝对的信任,绝对的放权。
顾正臣自怨自艾几句,收起圣旨,看着咬牙切齿的冯胜,咳了声:“宋国公,你这是?”
冯胜呸了口唾沫:“老夫牙疼!”
顾正臣笑着走入亭中,问道:“牙疼这事我管不了,咱们还是说说军略之事吧,兵力问题陛下总应该拿定主意了吧?”
冯胜坐了下来:“按照陛下决策,此番北伐准备的总兵力为二十五万,分三路进军,西路在山西,由魏国公徐达统领,兵力为六万五千,其中骑兵两万,步卒四万五千。”
“东路在辽东,由曹国公李文忠负责,兵力与魏国公那一路相同。中路则在北平,由你我负责,兵力最多,达到了十二万,其中骑兵三万,步卒九万……”
顾正臣盘算着,总兵力达到了惊人的二十五万之众,这个兵力数量超过了洪武五年北伐时的十五万大军。
但洪武五年北伐,明军动用的是十五万骑兵,并没有带步卒,是真正的骑兵军团直驱沙漠。
一转眼,十二三年过去了,徐达、李文忠、冯胜等人,肉眼可见的都老了不少,可现如今,朝廷能动用的,只是七万骑兵,依旧没有达到洪武五年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