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顾正臣聊了一个多时辰,才起身道:“那我就回去主持都司事宜了,需要告知事宜,我会安排永绩伯将消息送来。”
“麻烦了。”
顾正臣拱手,让林白帆送一送。
朱棡见没了外人,放松了许多,换了个舒坦的坐姿,对顾正臣道:“先生,我费劲千辛万苦,挨了父皇好一顿数落,才将走私出关的事情平息。但条件是,这些人进入晋王府,作我的属官。”
顾正臣将一盘瓜果推给朱棡:“在你离开的这段日子里,我调查过这些人,都是清廉干吏,或是能征善战的将校,跟着你,未必不能做出一番事来。”
朱棡抓了几枚干巴的红枣,认真地说:“弟子想通了,既然要打造晋国班底,那就从他们开始吧,然后在格物学院再找寻一些人才,希望先生到时候放人。”
顾正臣摆了摆手:“格物学院的人才想去哪里去哪里,你若是能说服他们跟你出去闯荡,那也是你的本事。但你要保持清醒,选择人手时,莫要选择投机取巧之辈,莫要选择权力熏心之辈,小心有朝一日被人架空,成了傀儡。”
朱棡将枣核吐了出来,语气平和地说:“弟子好歹跟着先生学习了这么多年,若是连驭下的本事都没有,那就有辱师名了。”
顾正臣对朱棡、朱棣是放心的。
朱棣自不必说,这家伙身边都是死忠,人格魅力,帝王手段有的是。
朱棡也没什么问题,别看他平日里有些不着调,可他家伙骨子里很强势,也很有主见与判断,知道什么人可用,可用之人用在何处,并不是个懦夫。
顾正臣问道:“让这些人加入晋王府,总需要个由头吧?”
参政,都指挥佥事,这属于地方上的高官了,送去晋王府当长史、仪仗人员,太过屈才,必然也有官员为他们鸣不平,突兀的调动,很容易带来更多风波。
比如之前费震被调到广西,不少官员就劝过朱元璋,有功不能罚,寒人心。
朱棡起身倒茶,给顾正臣端了一杯:“先生,喜峰口的案件要公开了查,这事都司来办,会牵连到隐瞒此案之人,卫所将校那一批人会因此事下狱。至于布政使司之下的文官,则会因盘削商户,欺民为由,罢黜不用。”
顾正臣端起茶杯,轻声道:“这样一来,这些人可就要背负不少苦楚了。”
朱棡也清楚,这些人为了百姓付出良多,甚至一度准备牺牲自己的前途与性命,可朝廷不能给他们什么,也不能公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