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生在二十二世纪的人,会和我国几百几千年前人想法如此相似呢?”
几名站了队的记者,被她一个问题怼得哑口无言。
“那请问,你们服装秀佩戴的首饰是从哪来的?”另一名记者又问,“据我们了解,这些都是属于某些奢侈品公司的藏品。请问是你们偷来的吗?”
“偷?”
听到这个字时,袁奕不由得笑出了声,“偷这个行为是一定存在的,只是偷东西的人并不是我们。”
继续在手中的电脑中翻找着,很快,她又调出了这些珠宝的资料。有的标注是何年何月出土,有的有史料记录佐证,还有的直接出现在了某些画中人物的身上。
袁奕:“这本来就是我们的东西,为什么要用偷这个字呢?”
记者不依不饶地问:“但它们的的确确属于那些公司,是他们购买并收藏的,你们这样随意偷……”
“等等等等,”袁奕打断了他的话,反问道,“购买并收藏?向谁购买的?有收据吗?或者人物或者书面记录记载?有吗?”
“这……”
见记者无话可说,袁奕开始了大胆的“假设”:“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他们贼喊捉贼呢?一开始就在时装周上让他们佩戴假珠宝,借此泼脏水,嫁祸到我们头上。毕竟各个公司的安保措施大家有目共睹,能侥幸偷一家还行,偷这么多家……”
“……”
记者被问得哑口无言。
对着采访的镜头,袁奕平心静气地说:“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